刘淑晶
(江苏省常熟市常熟东南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子宫肌瘤在妇科临床中属常见病与多发病,该疾病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该种手术方式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有效提升患者手术成功率及预后[1]。而在手术围期给予患者适当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时间,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提升患者生存质量[2]。本院抽选40例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切除术患者,对其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探究对该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抽选本院接收的实施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40例,患者纳入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对其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组、对照组为其组名,每组患者2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区间29~54岁,平均年龄(39.67±1.58)岁,病程区间6~27个月,平均病程(13.57±2.67)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区间28~53岁,平均年龄(39.59±1.47)岁,病程区间7~28个月,平均病程(13.62±2.4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基线信息,其差异呈P>0.05,具有比较价值。
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即: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保证病房安静性与卫生性,告知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对其饮食、运动、出院等给予相应指导。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主要表现为:①术前护理:患者在实施手术前,难免会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而不良心理的出现会对患者睡眠、心率、血压等指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碍于手术的顺利开展,为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其自身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了解患者内心所需,根据不同患者心理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进而降低其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②术中护理:患者在进入手术前,应将室内温度调至适宜状态(24~25℃),将使用液体加热至37℃,防止患者出现寒颤等不良反应,控制好输液速度,协助患者摆放正确体位,利用语言与非语言形式给予患者适当鼓励,严密监测其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处理;③术后护理:患者回到病房后,密切观察其切口恢复情况,及时记录引流管液体性状、颜色、量等指标,告知患者完全清醒6小时后可饮水,排气前勿食用易产生气体、高含糖量食物,避免发生肠梗阻,在排气后,嘱患者食用半流质食物,术后48~72小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手术6小时后,指导患者可进行床上运动,24小时后,下床活动,并在24小时内拔出导尿管,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给予其72小时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告知患者家属适当对其下肢进行按摩,防止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其中包括: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采用S P S S 1 9.0 软件分析,差异为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20.30±3.21(h)、下床活动时间8.67±1.89(h)、住院时间5.21±0.87(d),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34.56±5.63(h)、下床活动时间14..56±2.75(h)住院时间8.64±1.12(d)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腹腔镜在临床各类手术中应用广泛,该类手术属侵入性手术的一种,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临床工作人员与患者对其较为青睐[3]。有研究表明,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而在手术围期,给予患者相应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整体治疗效果[4]。
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为其主要服务理念,此种护理模式主要是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等多方面需求,使患者感受到关心与爱护,进而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减少医患纠纷[5]。由于患者对自身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的不了解,术前易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对其实施术前心理护理,可使患者有效了解该手术安全性,提升自身疾病认知度,促进其治疗依从性,而在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各项保温举措,适当对其进行鼓励,有效降低其应激反应,术后对其进行饮食、运动、疼痛、抗感染等相关指导与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时间,提升其生存质量,总之,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将综合护理干预应有于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切除术患者中,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时间,改善其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