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静
(徐州市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首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治疗,以快速恢复冠脉血流,改善心肌血氧供应不足状态[1]。但临床实践证实,PCI术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术后还应付诸有效的护理干预来,促进术后康复[2]。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在冠心病AMI患者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我院78例冠心病AMI患者,均行PCI术治疗,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视听障碍、精神病史、中途退出及失访者。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42~78岁,平均(64.53±3.42)岁,心功能分级:Ⅱ级21例,Ⅲ级32例,Ⅳ级25 例;合并症:高血压33例,糖尿病24例,高血脂症21例。采用硬币投掷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术后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机械性执行医嘱、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具体为:(1)中医情志护理: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而PCI术后患者常因躯体不适及担心自身病情而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病情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的采用中医“相胜疗法”、“怡情放怀”、“喜乐疗法”、“悲哀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调畅情志,缓解其忧虑、悲哀、抑郁等负面情绪,使患者充分认识到不良情志对疾病转归及预后的影响,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情绪调节,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术后治疗[3]。(2)穴位按摩:取足三里、神门、公孙、内关等穴,阴血亏虚者加中脘、关元;气滞血瘀者加太冲、血海;寒凝心脉者加大横、天数、中脘。对诸穴进行点按,5-10 min/次,2次/d,力度由轻至重,以患者耐受为宜。连续干预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症状积分、SAQ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
采用我院自制的症状评分量表从自汗、气短、心悸、体虚、胸痛、精神不振6个方面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每项0-3分,总分18分,分值越高表示越严重。采用SAQ评分评价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4]。并于患者出院时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护理满意率。
采用SPSS 19.0,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及%表示,组间比较行t及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干预前研究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及S A Q 评分分别为(15.31±2.42)分、(35.18±3.76)分,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及SAQ评分分别为(15.29±2.37)分、(34.92±3.58)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及SAQ评分分别为(6.16±1.09)分、(69.11±4.43)分,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及SAQ评分分别为(10.32±1.64)分、(53.75±3.69)分,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研究组患者满意21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3例,满意率为92.31%(36/39),对照组患者满意17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9例,满意率为76.92%(30/39),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PCI术后患者常因手术创伤及机体应激反应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情志不畅、精神不振等症状,不利于术后康复。中医特色护理是以中医脏腑经论学说为基础,根据病因、脏腑与体表关系、患者体质与外界环境的变化等通过情志护理、按摩等方法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在本研究中通过中医情志护理帮助患者改善负面情绪,而穴位按摩可促进心血管平滑肌舒张,改善心功能,促进康复[5]。结果表明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SAQ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值得在冠心病AMI患者PCI术后护理中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