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杰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急性脑梗死现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梗死患者约200万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剧,本病具有年轻化、复杂化、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1]。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建立侧枝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保护神经及预防并发症等。我院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8年06月~2018年1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9岁,平均(58.3±7.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7~80岁,平均(57.1±8.2)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常规治疗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提出的治疗方案。内容包括: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疗程:每天治疗1次,2周后观察疗效。
1.2.2 观察组治疗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30 mg/支)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2次/d;疏血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 mL/支)6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两组均治疗14 d。
1.3.1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
该量从意识状态、双眼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语言、手肌力、上肢肩关节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八个方面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功能评价。每个方面赋值0-6分。
1.3.2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3]
采用Barthel ADL指数,评定内容共10项,满分为100分,此项可客观地反映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研究结束,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17±4.58)分,对照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73±6.87)分,观察组疗效明显,其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3.87±10.72)分,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9.43±12.78)分,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其上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急性阻塞后出现的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4]。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本病发病率显著上升,现已成为威胁国人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
疏血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水蛭和地龙。水蛭具有破血逐瘀的功效,地龙可活血、通络、祛痰。上述两药配伍可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依达拉奉注射液是一种脑自由基清除剂,其具有清除脑自由基的作用,可减轻自由基对脑组织的级联损伤,可延迟神经细胞凋亡,并能够减轻脑缺血和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及组织损伤[5]。
综上所述,使用依达拉奉与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临床疗效确切肯定,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