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欢
(射洪市农业农村局,四川 射洪 629200)
在农机购置惠农补贴的有力推动下,四川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日趋旺盛。但是,与农机现代化的发展标准相比,四川农机化发展还存在不少的“短板”,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地板”与市场价格的“天花板”差距日趋突出。就此,未来还应不留余力地提升本地农作物综合生产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势力,做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工作,提升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效益,以促进本地农产品经营结构优化调整,切实解决好“怎么种地、种好地”的现实难题。
根据四川气候特点、地貌特征,结合本地农作物布局、种植模式、机械化推广要求,参照相关专家给予的指导性意见,今后要逐渐明细各区域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建议定位水稻、小麦、油菜、马铃薯四大作物,突破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杆处理六大环节,探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重点巩固精量播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直播、油菜机播机收、马铃薯机收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着力突破高效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薄弱环节。
根据作业区位优势、地貌特征、经济条件、生产规模、机械普及水平等等,加快推广农机技术集成力度,优化使用适宜的农机推广路线、设备,形成同区域不同特色的全程机械化生产布局。
根据农作物生产要求,重点推广水稻、小麦、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全程机械化发展。发挥重点县的示范带动效益,优选生产区、重点县、示范县的典型带动,进而实现由点带面的整乡推广态势。
以先进农机具为推广载体,以绿色增产农艺技术为融合辅助,着力突破农机、农艺等的联合攻关,协同配合,实现农机与农艺、农机与信息化之间的整合。
政府发挥宏观引导,调动社会服务组织、农机规模经营者等主体参与,吸引农机生产企业、农业研发企业、农机教育培训等优势力量,共同参与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着力于改善农机作业条件,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实现农业发展规模化经验,加大高标准田建设力度,形成路路通田的农机作业模式。
着力于推进农机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农机作业与信息化建设的融合,加大“物联网”在农机生产环节的应用,切实提升农机生产信息化水平。推广“农机直通车”服务管理,将农机服务无死角覆盖各作业田。
创新农机经营服务机制,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的扶持、指导,做好服务主体的政策倾斜、项目安排、跟踪指导等,逐步壮大农机服务主体。鼓励农机服务组织多形式经营,经转包、转让、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以推进取得流转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各种扶持政策,以作业补贴、油价补贴、贷款补贴、农资补贴等等,有序整合现代农机建设,提升粮农生产力度,推进农机化建设程度。做好农机合作社示范建设,加大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机操作安全教育,积极培育一批技能突出、会经营、懂管理的农机作业好手。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倾斜力度,重点向产粮大户、主要农业示范区、新型经营主体、主要粮油生产户等关键农艺生产环节机具聚拢。
推进新农机具的换代升级,推进新农机科研联姻,完善农机具报废更新制度,探索物联网、精准定位、自动导航等新技术应用到农机装备的路径,以实现农机装备的结构优化、更新换代。
着力于突破关键环节的农机制约,紧密围绕着耕种、收获、植保、产后加工等技术薄弱环节,推进与农机制作、科研等部门的联姻搭桥,突破农机化生产必须环节机具的瓶颈制约。
加强使用农机具的安全监管,做好推广新农机的安全鉴定,健全完善农机维修管理体系,不断强化安全作业的责任落实,积极排查农机安全作业的隐患,为农机安全作业保驾护航。
总之,就本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而言,定位于水稻、小麦、油菜、马铃薯等四大作物,突破耕地、种植、收获、秸秆处理等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有着最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务必要紧抓时代发展脉络,切合实际探索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思路,以农机化普及匹配农艺整合,带动本地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