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口腔诊疗机构防控策略

2020-12-09 14:30刘国香徐尔理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含氯医用手套

薛 菲 刘国香 曾 葭 徐尔理

新冠病毒肺炎自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以来,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中指出,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且人群普遍易感[1]。本文通过对国内口腔核心期刊中新冠病毒疫情论文进行归纳分析,对疫情期间口腔诊疗机构的防控策略进行叙述。

一、管理

①分区管理[2],将诊疗机构分为清洁区、污染区及缓冲区,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防控措施;②医护人员管理,组织应急知识及防护用品使用培训[3]、合理配置人力物力、严格规范操作、建立痕迹与职业暴露应急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心理健康疏导;③患者及陪人管理:耐心细致向就诊患者及家属讲解疫情期间就诊流程,同时严格限制陪护人数,做好电话随访工作以降低患者就诊次数。

二、就诊流程防护与不同工种的防护标准

1.就诊流程防护[4,5]

预检:配备电子体温计、预检分诊单、免洗手消毒凝胶、含氯消毒液等。进行体温检测、流行病史筛查并做好详细记录,同时控制进入诊疗区域人数。

挂号分诊:配备电子体温计、疫情期间就诊知情同意书、免洗手消毒凝胶、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含氯消毒液等。做好问诊并及时准确沟通。

候诊:配备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含氯消毒液等。注意维持秩序,控制候诊人数并拓展候诊空间。

检查初诊及普通诊疗:配备避污膜、聚维酮碘含漱液、洗手液、免洗手消毒凝胶、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含氯消毒液等。操作前先行含漱漱口液,尽量减少喷溅性操作。

喷溅诊疗操作:配备喷溅诊疗区紫外线灯、避污膜、聚维酮碘含漱液、洗手液、免洗手消毒凝胶、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含氯消毒液等。采取三级防护操作,诊疗全程均给予吸唾处理。

诊疗结束后的消毒处理:物体表面擦拭:采用含75%酒精、季铵盐、氯化物(氯己定除外)的消毒湿巾进行擦拭[6];护目镜及防护面屏先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浸泡5~10min,然后清水冲洗干净、干燥后备用[7];诊疗空间消毒:使用含氯1000mg/L的消毒液喷洒地面,消毒30min后开窗通风[8];当日诊疗结束后医务人员需进行面、颈、耳部清洁或沐浴后再离开医院[7]。

2.不同工种防护标准[9]

预检分诊人员:对疑似患者进行分流、确认,有被传染风险,暴露风险属于中等;采取二级防护:医用外科口罩、隔离服、一次性帽子、护目镜、手套。

手术医师、护士、麻醉师:需开展急诊手术,接触患者大量分泌物、血液、唾液等,暴露风险较高;采取三级防护: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一次性帽子、防护面屏、手套、鞋套。

医师、护士(门诊喷溅操作):需接触患者喷溅分泌物、血液、唾液等,被传染风险大,暴露风险较高;采取三级防护: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隔离服或手术衣、一次性帽子、防护面屏、手套。

医师、护士(门诊一般诊疗):需接触患者分泌物、血液、唾液等,有被传染风险,暴露风险属于中等;采取二级防护: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隔离服或手术衣、一次性帽子、防护面屏、手套。

放射科医师:需接触患者分泌物、血液、唾液等,有被传染风险,暴露风险属于中等;采取二级防护:医用外科口罩、隔离服、一次性帽子、护目镜、手套。

检验医师:需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有被传染风险,暴露风险属于中等;采取二级防护: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隔离服或手术衣、一次性帽子、防护面屏、手套。

病理医师:需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组织,有被传染风险,暴露风险属于中等;采取二级防护: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隔离服或手术衣、一次性帽子、防护面屏、手套。

药剂师:暴露风险属于中等,采取一级防护:普通医用口罩、工作服、一次性帽子、护目镜、手套。

收费员:暴露风险属于中等,采取一级防护:普通医用口罩、工作服、一次性帽子、护目镜、手套。

医疗废物处理人员:需处理感染性废物,被传染风险大,暴露风险较高;采取三级防护: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一次性帽子、防护面屏、手套、鞋套。

保洁员:需处理医疗环境及患者污染后物品,有被传染风险,暴露风险属于中等;采取二级防护:医用外科口罩、隔离服、一次性帽子、防护面屏、手套。

病案室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少,但纸质病案存在接触传播风险,暴露风险较低;采取一级防护:普通医用口罩、工作服、手套。

行政人员、安保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少,风险小,暴露风险较低;采取一级防护:普通医用口罩、工作服。与患者直接接触少,风险小,暴露风险较低;采取一级防护:普通医用口罩、工作服。

三、专科操作中的防护

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在疾病散发区域可以开展初诊及简单操作;在疾病流行区域仅开展初诊及急诊手术。口内伤口尽量选用可吸收线缝合,以降低术后复诊拆线时间;脓肿切开操作,动作轻柔、减少喷溅。对于患者可能伴有全身发热,需注意结合流行病史、临床检查、血液分析及胸部CT与新冠病毒肺炎相鉴别。颞下颌关节脱位:尽量选择口外法复位,并及时予以下颌制动处理[4,10]。

病房实行封闭式管理,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应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11]。对于有流行病史患者,尽量于负压手术间进行操作,如没条件则选用具有独立净化装置且相对独立的手术间进行,术中需关闭净化系统,术后采取终末消毒[12]。

牙体牙髓科:尽量使用橡皮障,因其可使操作部位与口腔环境间形成硬性隔离,有效降低飞沫与气溶胶含量。开髓与去龋操作,如需麻醉则尽量选用STA无痛麻醉,尽量采取化学去龋或挖器去龋,高速手机开髓时需全程配合强吸操作[4,10]。

牙周科:仅对急性发作期间的牙周炎进行处理。尽量选用手用洁治器,操作前需漱口液含漱,操作动作轻柔,注意工作角度,结合强吸[4,10]。

黏膜科:有些病毒感染所致的口腔黏膜病会伴有发热症状,需与新冠病毒肺炎所致发热相鉴别[13]。

口腔正畸科:选择预约制,控制候诊人数,耗时较长的操作可以暂缓进行。减少三用喷枪使用,以棉球擦干代替,使用三用喷枪时为减少风压,可在他处按压后再移至操作区[4,10]。

儿童口腔科:减少陪护人数,且由于患儿依从性较差,仅处理急诊操作[4]。

口腔颌面影像科:尽量采取口外成像技术,比如曲面断层摄影及锥形束CT拍摄[10]。

检验科:样本采集后最好置于两层一次性密封袋内密封保存,血液样品离心操作前需确保试管无破损,试管帽盖紧等[9]。

病理科:提倡采用电子申请单及电子病理报告,纸质申请单需随时消毒,可选用紫外线灯照射或置于病案消毒柜中处理[9]。

四、气溶胶及飞沫的防护

口腔诊疗操作中使用的超声设备、高速手机、三用喷枪等,由于机械动能原理会产生大量喷溅物,其中飞沫与气溶胶中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从而造成疾病的传播[14]。

经常开窗通风,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可有效降低诊室中气溶胶浓度[14]。配合强吸操作,建议使用直径8mm以上的吸唾管,可有效降低器械操作时所产生的喷溅污染[8]。操作时在保证充分降温的前提下,尽量调低冷却水量,可明显减少喷溅液体的产生[15]。

漱口液含漱:0.12%氯己定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明显降低唾液中细菌含量,但对冠状病毒无杀灭作用[8];然而0.23%~7.50%聚维酮碘可有效灭活冠状病毒[14],故建议治疗前后可给予0.5%过氧化氢液或聚维酮碘含漱液漱口[7]。

改良牙科综合治疗椅的水路,避免水路污染的主要措施[8]包括:①定期消毒水路,可在水路中添加含氯消毒剂等;②尽量采用纯净水;③接诊患者前后均进行30~60s的管路冲洗;④安装防回吸装置。

尽量采用“一患一室”的原则[8,15]或改善口腔诊室治疗椅的布局[14,16],两个椅位之间最少间隔2m,同一诊室不同椅位之间设置隔断,隔断最小高度不低于1.8m,综合治疗椅的头枕区距最近屏障物不低于0.8mm,痰盂距最近屏障物不少于0.5m。

五、其他方面的防护

1.心理角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下可引发个体产生群体心理应激反应,出现紧张、忧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然而这些不良反应可导致一些口腔疾病的加重,比如口腔黏膜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磨牙症及牙周疾病等。可以开展线上咨询,通过图片与文字叙述为患者提供远程帮助,同时给予患者家庭口腔护理指导[17]。

2.法律角度:当口腔诊疗机构处于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的时候,为防止因防控条件不到位,而可能导致疫情扩散的情况下,暂停口腔门诊诊疗是有法可依的;有能力处置口腔急症的诊疗机构,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也有义务为患者提供急诊服务[18]。

3.科研角度:总原则是将临床受试者与科研人员的安全放在首位,且尽可能通过信息化技术与网络平台展开工作[19]。

猜你喜欢
含氯医用手套
我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对策研究
含氟、含氯废气废液急冷工艺焚烧装置的设备布置
合理施用含氯化肥可提高猕猴桃产量和品质
医用耗材管理的创新路径选择
棉手套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75%医用酒精
做只手套好过冬
神秘的白手套
棉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