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郭忠凤*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山东 济南 250022)
小儿外科是新兴的临床学科[1],由于患儿年龄普遍较小,自律性差,日常护理面临的困难性更大。所以提高小儿外科患儿护理安全性,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成为当务之急。为总结小儿外科护理常见问题及分析应对措施,本次研究内容如下。
回顾性分析我院小儿外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护理过程中发生的20例不良事件,其中男患儿11例、女患儿9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4.85±0.10)岁;护理不良事件分级:Ⅰ级13例、Ⅱ级5例、Ⅲ级2例。
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小儿外科护理过程中发生的20例不良事件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常见问题表现及成因,并据此探讨应对措施。
20例小儿外科患者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表现如下:发热反应14例(70%)、药液渗漏4例(20%)、跌倒/坠床2例(10%),其中跌倒1例、坠床1例。
护理安全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小儿外科患儿年龄较小,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加之活泼好动,在治疗期间极其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继而给护患双方均带来严重不利影响,所以提高患儿护理安全性成为当务之急。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例小儿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后,总结其常见问题包括:(1)发热反应。导致发热反应的原因众多,如输入液体和加入药物质量、输液器具污染、配液加药操作中的污染、环境空气污染、输液速度过快等,其中尤以输液速度过快为最[2]。(2)药液渗漏。静脉输液时患儿活泼好动,不配合护理使得输液针头脱出穿刺部位血管而使得药液出现外渗情形。(3)跌倒/坠床。跌倒是小儿外科患儿护理过程中的常见的非致命伤害,一般不会造成严重伤害,坠床则是患儿在床上移动过程中发生的从病床上跌落的情形,二者产生的原因均与护理人员或患儿家属未从旁陪护存在密切的关联性。
针对以上问题表现和成因,本研究总结的应对措施如下:
(1)强化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再教育培训。护理人员是直接服务于小儿外科患儿的一线工作人员,特别是当前孩子已经成为家庭的重心,对于护理人员业务技能水平及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此本科室管理者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情况组织护理人员采取轮换培训、集中授课的方式开展业务技能再教育培训。首先将目前国内外最新护理知识和技能如实传递给所有参与培训的护理人员,促使其能够全面掌握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特别是重点围绕小儿患儿心理活动特点展开重点讲解,即:日常护理中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作为一切事物的中心或者是自己是事件发生的促成者,同时具有情感控制能力低、自控能力差等特点。故此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花费更多的时间陪伴患儿,并利用温柔的语言、柔和的态度、恬淡的微笑来与患儿保持良好的沟通联系,在发现身心发展的倒退现象(regression)之后予以及时干预。其次,总计日常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的护理环节、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总结,并就具体的改进措施展开商讨,利用集思广益的方式探讨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如:根据患儿个体差异动态调整输液速度、建立重点患儿观察记录表等,以便于护理人员能够形成一个简单而高效的操作规范。第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有效的沟通是化解护患纠纷、缓解护患对立形势的重要途径和举措,准确掌握沟通几大要点:清晰简洁的发送信息(何时发送、信息内容、哪里发送)、积极倾听、积极反馈。以便于在小儿外科护理工作中能够赢得患儿及患儿家长的信任和配合。第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所有护理人员必须在培训工作中如实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根据既往发生的不良事件或者是突发事件设置情境,由护理人员单独或者是与其他人协同完成应急处置,以全面提升其业务技能水平及处置意外的能力。
(2)落实护理核心制度。规章制度是约束护理人员日常违规行为的准则,对于小儿外科患儿的护理而言,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更是成为重中之重。首先,组织所有护理人员集中学习本院、本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强调未严格按照医嘱查对制度、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护理缺陷/纠纷登记报告制度等内容执行护理操作所致的问题对护患双方的危害性,以此端正护理人员工作态度,转变既往工作理念,充分践行以患儿为服务中心的工作理念[3]。其次,强化宣教制度。鉴于小儿外科患儿普遍年龄较小,自律性、配合度严重不足且活泼好动,所以必须围绕患儿及家长开展良好的健康宣教,将护理注意事项、照护技巧、突然事件处置措施明确告知,重点强调日常如何配合护理人员完成护理工作以及不良事件类型、呼叫装置的使用方法等,以便于问题即将发生或发生后能够及时与护理人员联系,确保得到有效的干预处理。第三,落实安全管理制度。除非治疗要求,否则患儿的病床需要保持低位放置及制动状态。4岁以下的患儿需要安置在专门的儿童床内,如果父母有其他要求则需要由书面的免责同意书。当孩子行为预计可能会爬出病床时加装高围栏。
综上所述,强化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再教育培训、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有助于预防小儿外科护理中常见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