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美术家回国后对中国现代美术史的贡献及影响

2020-12-09 13:05:30
国画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美术家社团色彩

近代中国美术家赴日留学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留日美术家回国后的贡献推动了中国现代美术史的探索与发展。了解留日美术家做出的贡献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现代美术发展史,继续推动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发展。

中国近代美术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如何接纳、融合西方艺术并且完善自身的发展。日本绘画迅速发展受到了西方艺术以及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并且文化回流也渐渐影响着西方现代派绘画风格。中国绘画如果停滞不前,不加以创新,日本绘画艺术将有可能取代中国绘画代表东方艺术,而作为东方艺术的源头,应当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绘画精髓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需要中国人走出国门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经验,于是20世纪有大批中国人留学,其中留学日本的居多。

中日文化的交流史上,自古以来就是日本学习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的文人画与画学思想传入日本并且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的绘画、茶道、音乐、礼仪等被日本人进行了非常全面的保护和研究,明治维新时期的冈仓天心在《理想的范围》一文中写道:“只有在日本,才能依靠珍藏的范本,对历史进程中富足的亚洲文化逐一进行研究。”日本在中国美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因为日本对中国文化深入的研究,而且因为日本的文化包容程度很高,接纳了许多西方的油画、版画艺术,如受到荷兰艺术影响的浮世绘等。加之经济、文化水平发展迅速,因此中国许多艺术家选择去日本留学。

留日美术家回国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现代的美术史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清末民初以来,中国近代开展了留学运动,这个时期的留日学生大多数心中充满着民族自救意识,回国后怀着满腔热血为中国近代美术发展带来许多变革。其中“岭南画派”受日本影响很大,上海的书画市场也受到极大的影响,中国画与画论自身的发展也受到留日画家回国带来的新思想影响。日本与留日美术家对近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带来了现代美术发展的新建构。其中当属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为代表的“岭南画派”影响深远,可以说是直接受到日本美术的影响而成就的流派。高剑父、高奇峰在留学日本期间研究日本绘画艺术,当时日本许多美术家正努力将东西方的绘画熔于一炉,这对于正希望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寻找新的出路的“二高一陈”产生了重大影响。留日期间,他们较多地接触了西方绘画,开阔了眼界,从而奠定了倡导折中东西艺术的基础。

日本浮世绘、服装配饰等配色善于运用对比色,色彩丰富,这种色彩搭配无疑也影响到了中国绘画,给墨分五彩的文人画、水墨画带来改变。当时画坛日本商人与上海商人的接触十分频繁,许多日本商人也来中国收藏中国人的画作,依托日本画家与中国画家之间互赠画作,交流日本绘画作品、美术工艺品、服饰等。渐渐地,文化回流至中国书画市场,不少受过教育的上海人也相当热衷于收藏日本书画。海派绘画的代表人物任伯年,他与中国、日本的画商也有一些接触,绘画风格也是受到日本的影响。任伯年的作品《三狮图》的配色就与狩野永德的代表作《唐狮子图屏风》的配色有相似之处。《三狮图》中母狮子用绿色绘制,下方的小狮子用朱砂色绘制,与《唐狮子图屏风》中的狮子红绿对比的色彩相似,以往中国画中较为少见。

一开始中国画家就扮演着传播与交流中国传统艺术的角色去日本弘扬中国绘画艺术,后期就以王震、陈师曾等为代表人物,通过中日两国的画坛活动、理论研究等保持中日文化交流,开始主动地了解日本美术,尽管还未走向学术水平的思考,但是相比以前的一味传播有很大的改观。

这一阶段中国近代美术理论发展十分迅速,因为主观意识的增强,留日美术家通过对日本整理的美术史的学习后回国整理美术史论。 绘画技法与理论研究如同人的左膀右臂,学习激发的同时,理论也要不断地加强,而绘画技法在留日美术家回国后得到了充分的交流与发展。中国画家赴日不仅仅是把日本当作西方的窗口,学习西方的油画技法,而且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媒介增添一些新的元素。例如岭南画派的一些画家将清代花鸟画家居廉的绘画技法“撞水撞粉法”“没骨法”与日本画家横山大关、田中赖璋等的绘画技法相结合创作出有现代元素的绘画作品。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高剑父跟随居廉学习过绘画,之后留学日本。他的绘画作品融合了没骨与写意的表现技法,通过色彩的渲染表现出树石、山水的体积,不用墨线勾勒轮廓,用色彩塑造体积、明暗的风格受到横山大关的“朦胧体”画法影响。大关的绘画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传统墨线勾勒的画法用色彩替代,具有西方油画“抽象”“概念”之感,其1912年绘制的《山路》用色丰富,有油画的质感,又具有水墨韵味与日本画淡彩画的构图形式。高剑父1928作的《紫藤》中,紫藤花瓣与紫藤叶采用没骨的画法,花瓣用撞粉法画出明暗体积,色彩丰富,树干用传统写意中国画笔墨绘制。《苇溪仙鹤》一画的色彩更具有大关的风格,用色彩自然冲撞出肌理,烘托背景,不用墨线勾勒形象,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传统中求变化。

留日美术家在绘画技法和美术理论上都借鉴日本的改革模式,保护中国传统国画艺术的同时改良创新,并未破坏遗弃传统艺术,总结出许多推动中国绘画发展现代化的观点,但是效果不像日本绘画革新一般顺利,融合了日本细腻的绘画情调,西方的光影的中国画变得多元,渐渐走向自己的方向。

在中国绘画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这一条道路上,美术教育体制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革,这要归功于20世纪初留学归来的一大批美术家对美术教育的体制和思想的改革举措,其中做出巨大贡献的有刘海粟、傅抱石、徐悲鸿等曾留过日的美术家。他们感受到日本对多元艺术的包容、开放自由的创作氛围,并将日本的美术教育方式与思想在中国推崇,成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教育家。

中国最早的美术教育机构是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采用的教学模式来自日本。刘海粟在留学日本期间考察了东京的许多美术学校,在日本吸收了西方人办学的经验,随即引进国内,在上海建立上海美专,他通过日本留学期间的考察深刻地感受到了现代美术的自由与新颖,尽其所能改善传统的师徒传授技艺的模式,促进了中国的美术教育现代化和学院派绘画的大力发展。

古今中外,热爱艺术的有识之士通常都会自发聚集在一起组织社团,在社团里互相探讨艺术的见解,互相学习切磋,举办展览等活动。思想的空前活跃助长了社团的蓬勃发展,新的绘画形式不断涌现。陈师曾、金城等人举办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就大力发展了中国与日本的艺术交流,分别在中国和日本举办中日两国的展览,并且出版了艺术类的杂志刊物。与此同时非常著名的社团还有“艺术社”,积极地在中国和日本两地举办展览,进行学术交流活动。这种自发的社团还有很多,社团的兴起大多来源于日本的社团模式,例如“决澜社”和“二科会”等,社团的发起人关良等人均从日本留学归来,他们解放国人思想,旨在将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民族绘画融会贯通,改善中国绘画渐渐停滞、没有创新、画坛寂静没落的局面,推动了民国时期中国画的发展。社团吸引了很多年轻的画家,在这里他们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团结一些画油画的画家冲破禁锢,研究多元的艺术风格。

通过中国美术家赴日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近代美术的探索与发展使其找到自己的风格。留日美术家回国后置身于美术人才的培养,将日本开放包容的思想应用于美术院校的创办,积极传播美学思想,改变创作思维,将日本画细腻的色彩、丰富的绘画语言,以及西洋画的现代派思想、技法、色彩等因素融入中国传统绘画中,极大地推动了近代美术的发展。研究留日美术家回国后的贡献可以供当代美术发展借鉴,使中国美术在当代发展得更具内涵。在继承和发扬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对20世纪初中国近代绘画体制的影响表现出了留日美术家对民族文化自知的觉醒,通过留学日本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发展中注入了留日美术家的新鲜血液,推动了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
美术家社团色彩
缤纷社团
第三届广西青年美术家作品提名展作品选登
美术界(2021年6期)2021-07-19 21:45:28
今天是个好日子
美术家赵峰作品选粹
井冈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44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军事文摘(2017年16期)2018-01-19 05:10:15
第五届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创作展
油画艺术(2017年1期)2017-05-20 09:09:40
神奇的色彩(上)
K-BOT拼插社团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51
春天的色彩
环球人物(2016年9期)2016-04-20 03:03:30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