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萍
(富裕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富裕 161200)
(1)选择抗病虫品种,可减少病虫害发生,进而减少农药的施用量,降低土壤和环境污染。
(2)种植作物基肥选用配方肥,每年秋季进行采集土样,送化验室进行土壤养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配方施肥,缺哪种元素补哪种元素,缺多少补多少,调整氮磷钾施用比例,达到减肥增效的作用。
(3)采用机械进行中耕除草是最有效的方法。这种除草方式针对性比较强,除草不仅干净彻底,而且使用技术也很简单,即防除了杂草,还为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生长的环境。机械中耕除草减少田间杂草量,进而减少了除草剂使用量。
(4)喷施除草剂时可加入叶面肥同时喷雾,减少作业成本。喷叶面肥又叫根外追肥,是对基肥的一种补充。可根据不同品种推荐用量施用,不可超量施用,浓度过大会伤害叶片,喷施时间要避免雨前喷洒。
(5)选择早熟品种利于秋季提早收获,为秋季秸秆还田抢得时间,能进行秸秆还田的作物尽量全部还田,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使化肥用量减少。不能直接还田的秸秆要及时离田,秸秆禁烧,防止环境污染。
(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到减肥目标。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健全配肥站生产设施,实现按方施肥,力争达到每三年对同一块地进行一次土壤测试,根据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对氮、磷、钾的合理施肥比例进行调整,从而做到更加精准的施肥目的。
(2)调整施肥结构,达到减肥目标。
大力推广无机与有机肥料的配合施用方法,以多施有机肥为主,以此来改善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结构。作物每年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应达到1~2t/667m2或施用商品有机肥应达到50~100kg/667m2,结合秋整地施用,积极推广生物有机肥,同时推进秸秆直接还田,达到减肥目标。
(3)推广先进施肥技术,达到减肥目标。
集成生物固氮、土壤保育、化肥养分替代、大力推广应用根外追肥技术等,减少施肥用量实现增产增效目标;示范并推广水溶性肥料、缓释肥料、土壤调理剂、生物肥料、专用高效肥料等新型肥料产品,推广机械抛撒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施肥技术,从而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
(4)提高耕地质量,达到减肥目标。
对于我县标准农田建设达到生态高产的目标,一定要加大推广力度,田间基础设施和水利配套设施,需要近一步的改善和不断的完善,才能实现耕地质量的提高。把土壤环境的改良工作放在首位,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农业带来的污染,进而提升耕地地力的等级,保证在减少化肥施用量投入的同时,也可以保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进一步稳定发展。充分发挥我县农业机械合作社的作用,大力实施土壤深松、免耕技术,达到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
(1)健全监测预警体系
利用乡村监测网点和农作物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点,在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时期,加强田间调查,对监测点的工作严格把控,并扩大预警的覆盖面,这样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做到检测的准确性。对病虫害还没有发生的或者是已经发生了却没有到必须用药防治的,采取坚决不用药的措施,而病虫害达到了防治指标的也要适时适量的用药。提升科学指导防控水平和能力,减少农民恐慌用药和盲目打药。
(2)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
使用高效植保机械或更换新型节药喷头体,喷施茎叶除草剂和农药,提高喷雾质量,增加药效,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量。
(3)提高科学用药水平
在农业污染防治技术中改变传统的用药方式尤为重要,以往都是采用苗前土壤封闭除草,对农业污染严重。科学的方法是改为苗后植物茎叶处理方式;用药剂型为水乳剂、水剂或水分散颗粒剂的农药,替代剂型为乳油类的农药产品;保证除草效果的同时并合理轮换交替使用农药种类,也避免和延缓作物抗药性的产生。
(4)实施绿色防控
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宣传与技术指导工作。用生物药剂、趋避性防控和专化性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手段,替代化学农药,进行绿色防控。
(5)调整施肥结构,防止病虫害发生,从而减少农药的施用量。
在肥料应用上,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和增加钾肥的施用量来减少和预防病害的发生,如水稻的稻瘟病、马铃薯的晚疫病和玉米的大斑病等病害,达到减少农药的用量。
(7)调整种植业结构、科学轮作
调整我县河道内种植业结构、合理布局,一方面可以达到农业丰收,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合理轮作,能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机率,这是减少农药用量直接有效的途径。
在河道内对于废弃的农药袋、农药瓶等长期不清除会造成河流污染,同时会使耕地重金属增加,污染农田土壤。废弃的农药包装物应以村为单位定点堆放、定时运走统一回收或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