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富,皮廷亮,张朝军
(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文山 663701)
传统矿山测量技术成图速度慢、绘图效率低,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精力,究其根本还是在于传统测量采用的控制点加密测量法,需要先根据控制点布设图根,然后再在图根上放置仪器进行测量,最后根据测量信息按照一定比例绘制成图。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有效解决了传统制图的弊端,通过计算机应用和数据输入,工作人员就能快捷获取矿山信息,并随时开展查询、监管工作,与此同时制图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在露天矿测量中,运用数字化测量技术,能有效提高制图效率,提高数据采集精确度,值得推广。
露天矿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变动性和开放性,在实地测量过程中受外部环境因素较大,为保证测量精确度,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外部定位,而GPS作为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是建立矿区控制测量网的首选技术。值得注意的是,GPS选点应避开大面积水域区域,视野开阔,且与无线电发射台、高压输电线之间的数据必须大于200m,还需通过外业数据采集,获取最佳观测时段[1]。在测量前,可使用无人机摄影技术获取矿山数字正射影像图,该影像图能够直观、全面、多维度反映矿山区域的地形、自然环境、资源空间分布等数据,通过GPS参数设定,借助其定位功能获取矿山数据,得到露天矿的测量的三维坐标,最后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绘图处理,完成露天矿定位工作。
首先,确定坐标。借助RTK技术确立信息接收的基准站,采用迅速静态相对定位方式进行测量,并采用双颊GPS接收装置进行信号接收,经过计算得出定位坐标。其次,图根点测量。借助RTK定位信息传输功能,联合GPS接收机对数据信息进行精准计算,以此来确定RTK技术的基准点,并在测量范围内准确测量图根点[2]。再者,碎部点测量。对于露天矿地形相对复杂的区域进行测量时,可以借助全站仪,利用后视定向对监测站的精准度进行检测,所检测结果符合测量标准时,方可进行碎部点测量。若地势平坦区域,则直接利用RTK技术测量图根点,并基于测量数据绘制草图。最后,数字化成图。当信息传输至观测站后,工作人员应及时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将数据转化为绘图系统所要求的格式,结合外部作业人员草图进行修改、调整,使得所绘制的图像更加精准。
为实现露天矿建设工程,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加强数字化建模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就需要在获取精准、丰富的矿山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三维矿山模型。借助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扫描到矿山地形情况、建筑物、采场情况、采矿巷道以及相关管线、设备使用、尾矿库等信息[3]。将所收集的信息直接输入计算机系统,可实现数据自动转化,并根据数据进行矿山分析和管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获取三维激光点云数据,从而为三维模型的建立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持,形成虚拟露天矿,并通过该模型建立露天矿实体信息和巷道三维模型,从而获取直观的三维立体设计效果,实现空区数据更精准,同时也为单个空区三维形态的获取提供了便捷。
完成露天矿测量工作后,可借助多媒体、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因在矿山测量过程中,由于设备型号不同,所输出的数据格式存在差异,因此在后期进行数据整合、分析时,须统一对数据信息的应用格式进行处理[4]。为确保后期数据分析更加全面、有效,一般将数据信息转为为SAS标准格式,完成数据信息处理后再进行图像绘制。此外,经处理后得到的图像还可直接在客户端进行交互操作,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实用性。
为进一步验证数字化测量技术的优势,选用相同矿层的露天矿进行测量验证,对照组选用传统测量方式,观察组则采用本文所设计的数字化测量方式,对两种方式测量结果误差值和耗时成本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随着矿山测量深度的增加,数字化测量结果更加精确,尤其是当深度达到120m后,两组误差结果值达到最大。实验论证结果曲线如图1所示。
总而言之,在露天矿测量中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是对传统测量技术的革新,实现了数据网络化,能够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准度,减少测量误差,降低测量成本,对矿山探测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