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网站的用户体验优化策略

2020-12-09 01:25潘秋岑苏俊宏张立新白婕静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期刊内容

潘秋岑,苏俊宏,张立新,白婕静,肖 晨,张 超

(西安工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陕西 西安 710021)

科技期刊网站是基于互联网对科技期刊进行自我宣传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展示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同时又是衔接编辑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的重要纽带,因此科技期刊网站建设逐渐受到期刊界的重视。科技期刊网站建设是科技期刊响应社会网络化、数字化发展趋势,满足用户阅读习惯和需求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加强用户群之间的交流互动,加大期刊的宣传力度,提高影响力,因此,科技期刊网站的开发与迭代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有关研究者已经对科技期刊网站展开了研究。从运营模式和盈利能力角度分析了科技期刊网站及其功能建设情况[1]。通过调查中国科技期刊网站的建设现状,提出应加强中国期刊网站的创建和功能开发及优化[2]。系统地调查了2011-2015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站的建设情况[3],有些优秀科技期刊网站已达到国际同类期刊水平,但少数期刊网站存在功能不完善、内容简单粗糙、更新不及时及维护不善等问题,科技期刊网站应明确网站定位,选择好的技术公司。根据美国化学学会期刊网站建设的特点,提出中国科技期刊网站建设应提高期刊的信息化程度,加强网站资源的集中和共享及网站服务功能,提高稿件格式规范化程度等。外宣网站文本编译应针对新媒体传播特点,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4],重视翻译过程中的编辑加工,满足其对信息价值的需求,考虑阅读期待和愉悦感,迎合个性化偏好,提高网站信息传播效果。

上述研究侧重于科技期刊网站功能、技术等方面,而对于互联网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和日渐成熟的今天,科技期刊用户群体的需求发生改变,用户的互动、高效、安全及美观的人性化需求愿望不断增强,因此,有研究在服务、互动和移动互联等方面有所涉及和改善[5-6],且有些网站响应时代的革新,调整出版思路,实现了云出版、大数据出版及语义出版等数字化出版形式[7],但绝大多数科技期刊仍持保守、观望的态度,科技期刊网站建设创新性、服务性、互动性、愉悦性及美学感等不足。科技期刊网站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定位,响应社会发展环境下期刊用户行为方式的设计新趋势,考虑用户的人性化服务精神需求,重视用户体验效果,满足用户需求。因此,秉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针对科技期刊网站建设现状,拟提出优化用户体验的策略,以期为网站的建设和维护提供理论指导。

1 用户体验设计理念

用户体验设计是从目标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出发,结合人类本身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创建易用、有效且让用户轻松愉悦的人性化服务体验的设计理念,其以用户为中心,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考虑用户的体验是首要的,从用户角度考虑产品及产品需要解决的关键点,让用户能够用最短的时间适应和使用产品[8]。美国科幻大师艾萨克说过:“机器不可以伤害人类”。同样,产品更不可以伤害用户。随着用户精神追求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感被反复强调,产品的体验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实现基本需求-迎合期望型需求-满足兴奋性需求。用户体验是互联网设计的重要组成之一,其期望和需求在不断变化,需求的最大价值体现在快速响应用户及交付高质量的产品等。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产品设计至关重要,产品设计需考虑如何为最终使用产品的人服务,即关注用户的体验和做好用户服务。

2 用户体验现状及不足

2.1 内容形式单一

网站的架构好比骨架,内容是血和肉,没有内容的网站,就像一个形销骨立的垂死之人,而内容丰富的网站带来的诱惑力,往往会形成万人竞相争睹的胜景。但很多科技期刊网站在运营时,往往误读了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把网站的内容填满即可,个性化特征不明显,不注重内容的可读性、原创性及对用户的帮助特性,甚至有些内容处于滞后或停滞更新状态,网站缺乏活力、实时性、创新性和增值服务。具体体现在内容形式单一,受众的吸引力较低,主要以展示学术论文为主,缺少与学术相关的资讯和互动板块等;内容展示直观性弱,大多数网站委托第三方公司按照固定模板建设完成,缺乏个性化特征,且有些功能任务实现步骤繁琐,操作成本增加;内容推送的受众定位较模糊,内容分享渠道少、有效性弱; 内容表达方式守旧,主要采用文字、图表形式,缺乏新媒体形式;时效性不强,未能快速地传播最新内容;缺少特色增值服务,如品牌营销薄弱,国际化程度低下,海外传播力度不容乐观,影响科技期刊和论文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9]。

2.2 多媒体融合程度不高

有研究者对科技期刊多媒体融合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如融合路径、创新发展形式、困境和瓶颈等,但对于具有指导意义的创新模式及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涉及较少,科技期刊网站基于多媒体融合的社交互动性较弱,体现在运用多媒体智能技术(VR、AR及云技术等)进行信息生产和传播较为被动;期刊人员将新媒体与信息融合的意识薄弱;网站与读者、作者及作者与读者的直接有效互动性不高;期刊论文的媒介呈现方式较为单一,且偏向扁平化,以文字、图表为主,缺少音频、视频、动画等新媒体的注入,用户的参与度不高,回访率较低,未能提供一个供读者和作者有效交流的通道和平台。

2.3 网站与移动终端的联动性较弱

2.3.1 与移动终端的适配度不高

从视觉交互角度,网页布局大致分为视差类型、全屏、瀑布流、无缝拼图、单栏或多栏、宽屏或窄屏和响应式等。科技期刊网站大多属于信息类网站,当前多数网站均以实现功能为主要定位,采用传统保守的单栏或多栏布局。而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移动设备迅速普及,用户移动化、碎片化阅读需求日益增强,但科技期刊网站的界面布局未能充分考虑到视觉呈现技术中移动设备的特殊性,网站内容未能有效适配移动设备,无法兼顾移动设备的显示完整性和分辨率尺寸,导致用户在移动端浏览网站时,需反复调整网页大小浏览信息,阅读舒适度明显下降,整体视觉呈现效果很差。

2.3.2 与移动终端的互联性较弱

目前,绝大多数科技期刊网站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衍生的多种科技期刊数字化产品,如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和App等的内容均是独立维护和运营,虽然在稿件处理状态、期刊文章发布、新闻资讯等内容上实现了同步更新,但整体上看内容完整性、同步性较弱,有效衔接程度及相互宣传力度不高,阻碍了网站与移动终端产品快速便捷地进行分享和联动,削弱了科技期刊的传播效应。

2.4 语义出版意识薄弱

语义出版打破了传统的作者编译模式,通过合著关系及引文耦合等,将学术论文聚合和关联,实现语义检索,在论文或期刊之间建立了关联性,是期刊编辑出版迈向信息化及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可以反映研究者间的相互关系及学术成果的发表时间、变化过程以及引用情况,可被用作科研评价工具。研究表明,国外的出版机构在语义出版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国内关于语义出版的研究与应用发展较为滞后,当前只有CNKI、万方等少数大型数据库以及少数科技期刊网站有所涉猎,绝大部分期刊单位意识薄弱,技术专业人才匮乏,网站缺乏语义出版电子资源。有些科技期刊即使实现了语义出版,但较传统纸刊而言,发布时间滞后,期刊传播效果不佳。

2.5 信息图可视化发展滞后

信息图指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可视化表现形式,采用抽象图标或简单的点、线、基本图形等元素,将标志、新闻或文件等信息可视化,化繁为简,其能够独立而完整地呈现具有交互功能的信息内容,可嵌入动画、音频和视频。研究表明,国外在科技期刊信息图设计领域的发展比较成熟,特别是顶级科技期刊的信息图设计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10],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科技期刊单位普遍意识薄弱,支持力度不够。科技期刊未能及时把握和跟踪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可视化信息图设计意识薄弱,缺乏具备内容加工整合能力的复合型编辑人才及美术设计专业人才,且资金支持力度不大,并未意识到此费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研究和实践有所涉猎,但仍不够普遍和深入。数字化阅读时代促使信息图从传媒领域渗透到学术出版行业,有的科技期刊开始重视信息图在期刊中的应用和活动实践,以此传播、分享及推广科技期刊内容。如北京敬人设计工作室创作的主题为“长江生物多样性科学保护” 的部分可视化信息图作品被刊登在《人与生物圈》期刊上;《科学家》编辑部2018年成功举办了“最佳信息图表评选活动”。医学类期刊在此方面的实践尤为明显,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及《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期刊,通过信息图呈现解剖位置关系、形状色彩、立体构型及时空定位等医学数据信息和知识,并通过网站及社交媒体进行传播[11]。但从整体上看,中国科技期刊的信息图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运用普遍率低下,且对信息图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认识存有偏差,在创新性、审美性和趣味性等方面与国外顶级科技期刊具有明显的差距。因此,科技期刊网站应在精炼提取内容、准确达意内容和创意表现内容等方面提升。

3 用户体验创新路径及优化策略

3.1 提升网站增值服务内容

为提升网站用户黏度、专注度和影响力,科技期刊网站应加强内容多样化建设,增强增值服务内容,可从影响内容构成和表达的文本信息、类型、模式、处理方法、呈现方法和架构等方面优化提升[12]。

3.1.1 打造高质量的内容

内容是科技期刊网站的核心,高质量、专业化、多元化、立体化的内容是科技期刊网站的强身之道。网站内容更新时,应持续推出新颖优质的多元化内容,满足用户对丰富、高质量信息内容的需求。现代社会用户更侧重于体验和精神上享受的高层次心理需求,其从内容层面对获取信息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及技术层面对内容呈现形式的个性化和立体化提出了高要求。因此,科技期刊网站应在图文并茂层面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除展示学术论文外,应设置新闻要点、学术资讯、特色专栏、研究评论及用户经验访谈等具有正确导向性、专业性强及深度强等特征的多元化高质量内容。另外,用户的阅读方式走向立体化,应转变科技期刊网站的内容处理和呈现方式,依托智能化技术由传统的扁平化向立体化发展,转抽象为具象,从文字、图表、录音、视频、直播和虚拟立体动画等多形式传播内容,增强用户的沉浸式体验感受。更好地拓展用户的阅读视角,激发其阅读兴趣,满足其差异化需求,更高效地传播学术知识,推进最新研究成果的交流互通。

3.1.2 增强内容发布的及时性和精准性

定期更新维护网站,及时发布内容。内容发布的及时性是衡量搜索引擎用户体验的重要指标之一。科技期刊网站的内容应满足用户的时间需求,提高重要网页和最新内容的更新频率,保证信息的时效性,避免出现内容固定不变的状态。信息的不断更新是对科技期刊网站的重视,也是对用户的尊重,满足用户获取信息需求的同时,也能避免用户产生审美疲劳,吸引用户多次访问网站,增强黏性。

及时精准地推送网站最新刊发内容。网站最新发布的内容的及时性、精准性和按需推送是科技期刊优质服务意识的体现,有两种精准推送方式。按照传统模式,根据读者、作者注册的个人资料、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等信息,选择满足用户特征和阅读习惯的内容和附加服务(近期发布的高质量论文、最新发布的学术动态、特邀专家访谈等)推送至用户注册邮箱和社交账户,做到主动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降低网站的跳出率及用户的思考和选择成本,提升用户的归属感,提高用户对期刊品牌的忠诚度,稳固期刊用户群。通过媒体云技术提供精准推送服务。媒体云是指基于云技术分布式地存储和处理多媒体应用数据,为用户提供新兴媒体服务,无需在设备上安装媒体应用软件,减少了多媒体软件的维护和升级成本。期刊通过云技术把文章内容和富媒体信息(图片、视频、音频和网址等)部署到云端,网站提供链接供用户访问、浏览和下载,期刊用户群之间也可通过媒体云进行交流互动,有利于促进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

3.1.3 深度挖掘增值内容及服务

科技期刊网站的增值服务是指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加工和重组内容资源,为用户提供内容更丰富、表现形式更多样的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是将科技期刊内容进一步深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17]。增值服务包括以下两点。

1)加大品牌推广和营销力度

与业内相关单位合作,开展座谈交流会、继续教育培训、出版类专业技能考试课程、评测科研成果及优秀论文评比等活动,实现期刊品牌的延伸服务。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提供疑难问题解答、在线咨询、作者与读者互动等服务,拓宽与作者、读者的近距离接触通道,实现期刊的增值盈利。其中, “OSID 开放科学计划”正是一项为作者与读者搭建的最直接的成果交流的期刊论文增值服务创新举措,是使单篇论文转化成独立的知识工作者互动交流的载体平台[13]。此计划以全媒体思维打造“现代纸刊”,每篇论文匹配专属的“身份证”——OSID标识码作为与读者交互的长期入口,作者通过多媒体形式全流程、多维度、立体化展示论文的内容及附加知识服务,包括语音介绍、开放内容数据、在线问答、学术交流圈及视频直播等。并针对性地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帮助读者快速理解论文内容,实现精准知识服务,形成学术共同体社群,不断调动、激活学术资源,促进自有高标准评价体系的建立,为读者增强内容服务体验[14]。论文扫码的读者量、浏览量、浏览时长,以及读者与作者交互评论的内容,均能有效地提高自身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这将是取代“期刊影响因子”实现论文代表作评价最为开放、轻量、快速的路径。目前,标识码主要通过手机移动平台和在传统期刊上印制二维码进行传播,还可将二维码嵌入科技期刊网站中论文的详情页面供读者扫描互动。

拓展期刊订阅渠道。个性化订阅——除邮局(纸质订阅)和E-mail及RSS(电子版订阅)等方式外,可利用独立微商平台(如微店、淘宝)进行用户自助式电子版订阅;相关出版单位集成电子版订阅(如中国邮政微邮局、中科期刊淘宝店和中科期刊微店等)。电子版订阅方式为点击期刊微商店铺链接或者扫描链接生成的二维码,通过第三方支付方式在线单册或批量购买订阅,快递获取期刊,节约了支付和收货时间成本,提高了订阅效率,在传统纸质期刊销售萎缩的环境下,实现了纸质期刊销售的逆转,增加了期刊的经济效益。期刊单位可开展优惠促销模式促进期刊订阅量的增长。

2)提高科技期刊网站国际化程度,提升科技期刊和论文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建立国际通用的采编系统,打造优质的、独立的英文版科技期刊网站页面,实现国际化网站建设。除了单纯地翻译中文网站的基本框架信息之外,应上传与文章、作者园地、新闻资讯相关的内容。

3.2 加强多媒体融合

科技期刊作为智媒时代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应加强应用新兴智能技术的主动性,增强科技与信息融合的意识,提高新媒体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人机互动,增强信息传播效果[15]。

创新科技期刊传统出版的媒介形式。科技期刊网站可作为期刊基于智能新媒体技术拓宽信息传播的渠道之一,充分利用OSID 标识码,增强作者与读者直接在线交流互动的有效性。通过VR、AR技术实现论文相关信息的虚拟立体动画展示,“VR、AR技术+期刊”是一种通过将虚拟现实技术与期刊相结合,将读者带入虚拟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场景,使读者获得全新的可视化、接触式、沉浸式立体阅读体验,能带给读者穿越的乐趣和眼见为实的亲身体验,实现了智能化出版。这种基于互动体验的新型传播模式将成为连接作者与读者沟通的主要桥梁。目前,VR、AR技术主要应用于医学类期刊、高校学报以及自然地理类期刊。

确保用户可订阅期刊官方E-mail以获取网站更新的内容,增强其参与度,使其可以通过论坛、评分或推荐机制与网站内容进行互动。科技期刊若要提高影响力,获得更多读者的关注,需提高传播网络的节点和密度。鼓励用户将网站内容分享到Facebook、微信、微博、抖音和今日头条等国内外多终端社交平台以实现在线分享互动,推动用户不断回访,提高论文的传播度,为作者、读者提供一个针对学术研究成果思想碰撞的交流平台,从而为研究内容的补充、完善和创新提供可能性。

3.3 增强网站与移动终端的联动性

3.3.1 强化网站与移动终端的互动性

“互联网+”环境衍生了多种科技期刊数字化产品,如微信平台、小程序和手机APP等,科技期刊需考虑网站本身与移动设备之间的关联互动与双向需求,根据平台特性同步跟进内容,实现PC端和移动端的同步增强出版,供用户自主选择适宜的阅读平台,有利于增强期刊的多通道媒体宣传效应。

增强联动性有以下3种方式。

在网站上展示期刊数字化产品的访问方式(静态二维码、链接等),用户可从网站上快速链接到目标产品页面;将期刊内容生成的二维码嵌入移动社交平台中,满足用户在碎片化时间快速获取阅读资源的需求,促进相互分享;在纸刊上展示访问网站的渠道(二维码或网址),供读者使用移动设备扫描下载、阅读电子版文章,方便留存。

3.3.2 增强网站与移动终端的适配度

网页是网站的主心骨,精美的网页依靠图文并茂的视觉展示,以及合理的网页架构和布局。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浪潮下,手机阅读成为趋势,为满足用户移动式及碎片化阅读需求,科技期刊网站可采用响应式网页设计(responsive web design,RWD)解决期刊单位运营成本高的困境,也有助于保持网页与移动页面的视觉一致性[16]。RWD是一个网站(一套代码)兼容多个设备,即页面根据用户行为及设备环境(系统平台、屏幕尺寸和屏幕定向等) 自动切换分辨率、图片尺寸及相关脚本功能等,进行相应的响应和布局优化适配,确保了网站与移动终端内容显示的一体化,且无需进行专门设备的版本设计和开发,节约了开发和运营费用[16]。目前,美国化学学会(ACS)、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和自然出版公司(Nature)等旗下的网站,以及国内的《中国图书馆学报》《临床与病理杂志》等网站已启用响应式网页布局,这将给科技期刊网站设计带来借鉴和启发。

3.4 强化网站开放存取和语义出版

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是利用互联网为用户免费提供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务,实现了学术资源的开放共享。互联网是OA赖以生存的媒介形态,OA有利于强化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功能,显著降低学术传播成本,因此,在科技期刊网站上实现OA出版势在必行。

用户对知识发现和数字资源聚合的阅读需求,促使科技期刊寻求新的出版形式,语义出版应运而生。语义出版是一种采用本体、关联数据等相关语义技术对期刊文章内容进行资源聚合及语义增强标记的期刊出版形式,是数字出版的高级形态,具有语义化和智能化特征[17],其有助于增强文章内容的关联性,提高用户获取和理解知识以及学者间进行科学交流的效率。因此,科技期刊单位应积极响应语义出版形态,调整自身定位和出版流程,组建专业化团队适应语义出版环境,加强数字资源建设,采用语义出版技术即时制作电子资源并优先于纸质期刊发布至网站,满足语义出版的数据需求[18]。

3.5 加快网站信息可视化发展

信息图是一种新型富媒体形式,科技期刊单位应顺应发展趋势,努力投入经费,重视设计美学专业人才或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加强可视化信息图的实践意识,并本着纯化、达意、秩序等设计理念,使信息图设计实现实用性与艺术审美相统一。通过可视化信息图设计提高期刊内容资源的竞争力,满足用户对增强文字信息表达及节省阅读时间成本的体验需求[10],可采取两种方式。

1)可视化展示网站内容。如开设信息图栏目,设计并呈现期刊投稿简则、期刊审稿流程、期刊简介、数字对象标识符获取方法等系列信息图内容。

2)加强期刊论文的可视化传播。鼓励作者对论文内容进行提炼、整合,注重信息图的绘制与审美表达,使读者直观、逻辑清晰地获取研究要点,从而提高读者对优质内容资源的吸引力,并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有效传播和推广。

可视化信息图比严肃的文字和纯粹的功能性统计图表更加形象、丰富、直观,可引导用户正确快速地解读内容,增强用户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另外,将高密度的信息内容可视化表达,浓缩成体积较小的全貌式文件,便于读者转发分享及编辑人员在多终端平台发布传播[11]。

4 结语

科技期刊网站作为期刊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智能化新媒体、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面临着增强用户体验的机遇和挑战。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体验设计理念,通过分析科技期刊网站的用户体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提升网站增值服务;增强网站社交互动性;增强网站与移动终端的联动性;实现网站与移动终端的一体化适配;实现开放存取出版及语义出版,助力期刊数字资源建设;增强意识观念,加快网站信息可视化发展等提升科技期刊网站用户体验的优化策略,增强用户使用网站的愉悦感和黏度,提升期刊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以期为科技期刊网站建设和优化提供理论参考。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用户的需求会随之变化,因此,科技期刊网站设计应不断挖掘用户的新需求,满足用户的本质体验需求,在机遇和挑战环境下积极地应对时代变化赋予的一切可能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科技期刊网站的用户体验效果,提高学术成果的传播效率和品质,从而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学术期刊生态圈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期刊内容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雷达学报》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
期刊审稿进度表
主要内容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