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竞赛的统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0-12-09 00:11程从华
山西青年 2020年17期
关键词:应用型竞赛笔者

程从华 王 静

1.肇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2.肇庆学院图书馆,广东 肇庆 526061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这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文将对地方本科院校统计学专业基于学科竞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可行性等问题进行初步探索,分析地方本科院校统计学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基于学科竞赛的统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意义

学科竞赛也是应用型统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因为统计学专业本身就是应用型专业,统计研究的对象-数据来自实践,数据采集、分析、检验以及最终指导实践都是实践过程。这些数据分析的过程必然要求统计学人才具有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应用型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传统的实验课课程训练外,学科竞赛特别是与统计专业技能、知识结合比较紧密的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据挖掘大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都是学生通过参赛显著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竞赛平台。学生通过参赛,可以了解数据分析的全程,为未来就业做好充足的实践能力培养。

二、基于学科竞赛统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学生对学科竞赛重视度和了解度不够,参赛积极性不高

学科竞赛的参与者是在校大学生,因此各级、各类竞赛首先应该要让学生有意愿和主观能动性参与到竞赛全程中,但就目前笔者工作的高校特别是统计学专业各年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就目前而言,面向统计学专业的规模和适合度都较高的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17年笔者曾组织和动员学生参赛,但由于学生参赛积极性不高,最后勉强组织两队6人参赛。由于学生参赛积极性不高,必然导致参赛作品质量问题,最终成绩非常不理想。最终结果是第二年再组织学生参赛时,已经很难组织参赛队伍。最终导致这一非常适合统计学专业学生参与的学科竞赛已经无法开展。对于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情况虽然稍好,但问题依然较多。这一赛事笔者工作单位2017年参赛以来已经连续参加三届。在赛事组织、宣传中笔者作为主要负责人,根据笔者经验应该是调用了一切可以调用、协调的工作才让赛事得以进行下去。在第一届竞赛报名阶段动员教师参与指导,组织学生宣传赛事,赛事报名动员,学生参赛过程指导等等阶段,都是极其繁琐。通过这些艰难准备,最终使得这一赛事在我校顺利进行。但根据赛制规则,三年来我校参赛成绩不甚理想,尤其是参赛规模增加的情形下,参赛成绩无显著提升。分析以上两个赛事学生参赛情况可知,学生对于竞赛的参与初衷并不纯粹,有些学生仅仅是为了取得实践技能学分而勉强参赛,还有部分学生即使是参赛,对于参赛态度也是较为消极被动。如无指导教师敦促,可能最终参赛作品都无法完成。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整个参赛周期,关于作品的设计、数据采集、分析与指导教师沟通交流一系列工作基本无展开,大部分内容都是网络拷贝,最终导致通过学科竞赛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二)指导教师指导积极性不高,统计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学科竞赛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除了学生自身原因外,指导教师对竞赛指导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科竞赛的参赛作品或是选题都比较具有综合性,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考查,因此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以及文献查阅,知识获取能力,最重要的是软件程序编写能力。学生们都期待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但就目前笔者了解到的我校统计学专业学生参加的两项学科竞赛实践情况分析,这样矛盾比较突出。有时学科竞赛进行时,学生们甚至无法找到相应指导教师。或是部分学生主动联系老师请给与指导时,教师可能出现以借口推迟。导致这些严峻形势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第一,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老师稀缺。结合笔者所在单位实际,可发现具有统计相关背景的转任教师储备严重不足。第二,具有相关专业教师对于指导竞赛积极性本身就不够。因为在目前条件下,指导工作还处于无偿劳动,并且费时费力,因此老师不愿意占用自己时间指导学生参赛。要提高我校具有学科竞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解决指导教师工作和专业师资储备问题刻不容缓。

(三)学科竞赛保障工作和体制缺失,经费支持不足

基于学科竞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有效途径,为学校发展争取到更多有利的资源和外部环境。但目前情况是相当多院校对于学科竞赛支持存在不足现象。有些学校是开始大力支持了几届,但由于成绩不理想导致后续支持中断或是减少。还有部分原因是学校或是学院对于学科竞赛支持仅仅停留在会议层面。当比赛结果发布时,进行会议安排部署下届参赛,但对应措施跟进缓慢甚至无下文情况出现。就笔者工作的实际体会,全国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是一项比较适合统计学专业学生参与的实践性较强的一项活动。这一竞赛选题自由,比赛起点相对较低,容易让学生获得奖励。参赛三年来的总结可知,第一次参赛时,由于相关准备不足,笔者通过各方努力,最终有6队30人参加广东省选拔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广东省二等奖1项,省三等奖4项的不错成绩。第二次参赛时学生初次报名规模达到了261人,最终组织13队65人的参赛规模,在学校教务处支撑下顺利开展,但总体成绩与第一次参赛时比较未取得明显突破。2019-2020年度第三次参赛已在进行中,参赛初步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91人,但本届比赛学校部门的支持已经取消,原因是政策有,但支撑经费为零。虽然目前第三次参赛工作已经开展,第二次参赛教师团队指导费都未发放。这些情况的出现必然导致恶性循环,最终结果是学生、指导教师都失去参赛意愿,进而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基于学科竞赛统计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针对在学科竞赛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发现这些问题有些是客观事实造成,也有主观意识造成。通过梳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竞赛宣传和成果展示,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针对统计学专业学生主要参与的学科竞赛项目的具体要求,大三年级学生应该是参赛的主力军,这一阶段学生知识和能力储备都可以达到竞赛要求;对于大一、大二学生虽然知识储备不足,但参赛意愿强烈。以此在赛事宣传时要区别引导。对三年级学生应主介绍参赛作品准备,获奖情况分析以及与指导教师如何保持有效沟通方法等方面,确保最终提交作品的质量。对于低年级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参赛意愿积极等现实情况,应该积极鼓励他们参赛但需要进行相关专业知识辅导,解决学生参赛门槛和作品质量低下的问题。同时针对这部分同学要设计和规划,以使学生了解到即使本届比赛成绩不理想,也可为下次参赛积累宝贵经验,保持学生的参赛积极性,以期下届取得好成绩。

(二)加强统计专业指导教师培训,提升指导教师水平

任何学科竞赛,学生都是竞赛活动参与的主角,但指导教师对于学生参赛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指导教师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第一、对于学科竞赛尤其是团队型学科竞赛,参赛题目一般都是开放性,在完成过程中涉及到团队成员协作、分工、协调等诸多问题,如果有指导教师参与指导设计,团队成员间角色完成可能会比较顺畅,不会出现协调性不够等问题。其次,有指导教师参与到开放性题目的选择和完成,学生参赛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方法和技巧可能会更加完备。因为教师对于问题处理和建议应该更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教师的指导意见往往是参赛作品最终水平的决定因素。再者,指导教师参与到竞赛过程中,会让学生在自信心等方面有所提升,也感觉有动力和压力推断竞赛作品不断完善。但就目前笔者组织的两项学科竞赛实施现状看,问题比较突出。首先是具有统计学相关背景知识的教师严重不足,部分教师虽然指导意愿强烈,但由于自身知识结构问题,很难满足学科竞赛指导要求。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升指导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显得十分重要。建议将指导教师中指导意愿比较高的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应该是在短期内可看到效果。

(三)加强关于学科竞赛的制度建设,设立专项资助基金

学科竞赛要取得理想成绩,除了学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全力指导外,笔者认为优异成绩的获得特别是突破性成绩的获得,提高参赛学生和教师积极性是重要的途径。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学生而言,宣传比赛重要性的方法多数学生已经习以为常,真正能够提升学生参赛意愿的方法应该是给予学生学业或是物质奖励更为有效,比如:对于取得国家级奖项学生能否给予学分减免或是相对高额的物质奖励。对指导教师,虽然从职业角度来讲,指导学生本身是教师职责所在,但大部分学科竞赛要取得理想成绩,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并扮演关键角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能够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指导教师,在职称评聘、个人工作绩效等方面给予体现,将对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的有效性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学校,学院对学科竞赛的支持应该知道相关规定,并且具有连续性。不能出现规定频繁变化,甚至中断等现象,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参与热情。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加强关于学科竞赛的制度建设,设立专项资助基金,为学科竞赛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应用型竞赛笔者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