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青年英语教师中国文化自信树立的现状及其培养研究*

2020-12-09 00:11:36莫媛媛
山西青年 2020年17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院校素养

莫媛媛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费孝通于1997年提出:“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1]随后,黄晶--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首次提到“文化自信”一说。2017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学生要“有效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科目,帮助大学生文化导向的正确树立。青年英语教师,架起了学生对英美国家文化输入和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桥梁。多文化素养的培养对高职青年英语教师而言非常重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让学生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将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做对比,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让学生掌握用英语说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那么,高职青年英语教师对中国文化的熟悉程度是怎么样的情况呢?本文对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100位青年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借此了解高职青年英语教师中国文化自信建立的现状。

一、高职青年英语教师文化自信树立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高职青年英语教师文化自信树立的现状

本次调查和访谈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对芜湖市三所高职院校的100位年龄大都在25-40岁之间的青年英语教师从中国文化认知、中国文化教学和跨文化对比输出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问卷调查表明60%的青年英语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饮食、节日、服饰等)代表词汇的英语表达有所了解,但只有30%的教师能够用英语熟练的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表述出来。80%的教师认为应当在英语教学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但仅有30%的教师在实际授课中把教学重点放在文化讲授上。90%的教师会在课程中遇到英美国家文化背景时进行外国文化讲解,但只有20%的教师经常对中英两种文化进行对比输出。[2]

(二)高职青年英语教师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的问卷调查能够看出,高职青年英语教师文化自信树立的现状并不乐观。对中国文化的词汇掌握不够全面,无法清楚的将文化代表词汇通过英文转化;课堂上还是以英语语言技能为教学重点,忽视了文化的传承;长期偏向单方面的英美文化输出,不利于培养自身跨文化能力。根据访谈,教师文化自信缺失有以下原因。

1.文化教育资源匮乏

100位高职院校青年英语教师90%的教师都是直接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化,没有工作经验直接上岗,导致个人阅历不丰富,心智也不成熟,在对文化的认知上很容易受舆论的唆使,面对国外的某些媒体报道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成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从而影响自己的价值判断。学校层面,培养青年教师文化素养的资源较匮乏。首先,学校图书馆缺乏有关最新英美及中国文化方面的书籍和研究成果;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但是许多有关文化教育的共享资源要么局限于校园内部网络,要么付费成本较高,教师望而却步;各院校之间缺乏文化资源共享的平台,不同院校的教师沟通不畅,缺乏资源共享。其次,有关青年教师文化素养的培训较少,相关培训、讲座多以为期1-2天的会议形式举办,时间较短,内容无法展开,青年教师吸收有限,也难有机会去其他学校参加定期或长期计划内的培训。[3]最后,学校给与的研究资金匮乏。语言教学,不像其他自然科学项目能够获得较多的研究资金,尤其是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融入在我们生活当中,所以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被大部分高校认为没有必要,导致资金受影响,许多有关文化的研究无法深入或坚持下来。

2.师生评估体系不健全

青年英语教师的课堂被要求全英文授课,所以部分教师在碰到中国文化介绍时由于词汇不足怕影响教学效果就选择跳过,课后又由于各种理由没有及时查询,渐渐就将中国文化介绍看作教学的“铁板”,再不去涉及了。鉴于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要求,青年英语教师通过视频、图像资料等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不自觉地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外国文化的理解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缺乏动机和动力。学校对教师评估系统里多针对教态、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给与评分,基本没有涉及文化教学的方面,也导致青年教师忽视了自身文化素养的培养。社会上,虽然国家一直倡导能力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仍影响着各个方面,例如,学生英语能力的证明还停留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等一些英语能力证书上,高职院校普遍比较注重学生的就业率,用人单位在面试中强调的依然是英语语言能力,学生家长也只关注考试分数。从各方面来看,英语人才的需求还是以语言能力为主,较少涉及到文化传承。校内校外,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的评估体系都缺乏涉及到文化素养的内容。

3.教师自身原因

接受问卷调查的青年英语教师中85%是女性,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工作中,一方面有些青年英语教师在校还担任班主任,辅导员等行政工作,学生的工作多且繁琐,教师在备课授课的同时还时刻需要处理学生的问题,从而分散了教师学习的精力;生活中,青年英语教师正是家庭的中心力量,面临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任务,生活的压力让90%的女性教师表示自己经常处于生活力不从心,感觉时间不够用的负能量状态,60%的教师有为增加个人收入而兼职的经历。精力的分散和生活的压力也是导致高职青年英语教师对中国文化学习不充分,难以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阻碍。

二、高职青年英语教师文化自信培养的探究

(一)丰富文化教育资源

高职院校作为青年英语教师树立文化自信的强大后盾,在保障教师基本经济需求的同时也肩负着宣传中国文化的重任,应该努力不断丰富青年教师的文化资源。首先,院校应加大对教师文化素养教育的资金投入,丰富图书馆教学资源,引进最新文化相关研究课本及资料供教师查阅;充分有效的利用互联网,鼓励教师通过VPN查阅知网等相关优秀网站资源,了解最前沿的文化研究,突破地域和校内网的局限,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创建各高职院校间的文化教学资源的交流平台,让国内高职院校整合资源,沟通顺畅,为教师提高文化素养提供更多平台。[4]

其次,学院针对青年教师文化素养培养和中国文化自信确立,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以长期学习和多样化学习为基本,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可以是邀请专家和相关人员到学院开讲座,增加文化培训的内容,如共同观看国外文化知识教学视频、中国传统文化视频,分专题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先进文化和特殊文化,讨论中西文化差异,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讨论,撰写心得,帮助教师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也可以将青年教师派往国外高校或各孔子学院学习,深入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检测自己中国文化的学习掌握情况,在实践中培养自己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最后,各高职院校多有接纳留学生,学院除了组织学生与留学生的互动,还可以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留学生的各种文化活动,或者让留学生直接参与到平时教学当中,让教师和学生近距离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二)改革评估体系,加强文化指引

在文化自信树立不断被倡导的背景下,英语能力考试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研英语和翻译资格证书的内容中都涉及了中国文化的输出。例如近两年的四、六级翻译题涉及到丝绸之路介绍、中国代表性花卉介绍,成语的历史和意义介绍等。高职院校内的英语考试也应当进行相关的改革增加文化内容的输出,加大青年教师文化学习的压力,迫使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的同时,加强中国文化内容的输入。

(三)转变思想,自我提升

高职青年英语教师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扩展自己的文化认知视野,尽量多选取将文化内涵融入语言学习的文章,例如,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涵盖中国古典文化的历史典籍,有关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的报道和介绍英语国家风俗地貌、生活习惯、庆祝仪式等相关材料,充分发挥自己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特点融入式的去体验中国文化,在实践中得到感悟。例如利用网上资源寻找一些有关灯谜或者成语的游戏,与家人或学生在娱乐中潜移默化的了解中国文化。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经常查阅关于中国文化的外文报道,例如在China Daily(中国日报)上阅读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文章,了解并掌握与文化相关的英语词汇,凿穿教学中的“铁板”。随着对中国文化的不断深入了解,加上教师自身的创造力,在教学中也较容易找到突破点和平衡点,设计跨文化对比输入让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参与感,也会加深自己对中西文化的理解。

另外,高职青年英语教师都存在课题项目的压力,应当适当给自己施压,根据自身兴趣多思考和挖掘与文化相关的课题,将理解形成文字,以文章的形式与他人探讨。

三、结语

高职青年英语教师作为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引导者,需要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意识,建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除了需要熟练的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自身传承中国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院校素养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