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瑶
摘 要 本文以明代欧窑器——“月白釉太乙罐”为例对宜兴均陶釉彩的艺术效果进行分析,描述其美学体现以及艺术魅力,目的在于为实现宜均釉彩的有效传承创造条件,并逐步完善“宜兴窑系”体系。
关键词 宜兴均陶;均釉;月白釉;工艺;艺术魅力
0 引 言
陶瓷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与我们亲密相伴。面对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各异的器型,还有那细腻光滑的釉面以及它丰富美丽的色彩,宜兴均陶亦是如此。
那么,宜均釉的色彩有哪些?又为何能美丽多变呢?它又有哪些独特之处呢?现将从明代欧窑器——“月白釉太乙罐”这一釉色珍贵的器物入手,梳理宜兴均陶的釉色分类,通过与钧瓷和其它釉陶门类的釉色比对,简述明代典型的均釉色彩和月白釉的前世今生,透过“月白釉太乙罐”来描述宜兴均陶的釉水之美以及明代均釉对当代釉陶所产生的影响。
1 宜兴均陶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宜兴早在7 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了从事农耕活动和制陶业的原始居民。都说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陶器,宜兴东濒太湖,南倚天目山余脉,有着得天独厚的陶土资源,勤劳智慧的宜兴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骆驼墩文化”。宜兴的制陶业历史悠久,据考证,宜兴境内发现多处遗址,布满周边的丘陵山区,而后逐步向丁山、蜀山地区集中。历史上,这里的陶业除具有上古时代与各地陶瓷业发展中所呈现的诸多共性外,由于陶业矿产资源的独特和地方文化禀赋的特色,长期以来,这里保持着陶和瓷并重的窑业态势,但陶土资源的优势和优质瓷土匮乏的现实,至宋、元时期,宜兴窑业便出现了瓷业淡出、陶窑更兴旺的特色转变,且瓷窑的转变没有阻碍“釉陶”的发展。于是,始于宋、盛于明清的宜兴釉陶登上了中国名陶的历史舞台,也为宜兴釉陶的“均陶”成为载誉天下的名陶创造了条件。
2 宜兴均陶的工艺、特点
宜兴均釉陶器——简称“宜兴均陶”,它是宋代以后宜兴丁蜀地区生产的一种上釉陶器。其工艺特点是泥条盘筑或泥片镶接拍打成型,生坯上釉,高温氧化焰一次烧成。从古到今,宜兴均釉陶器的制作工艺及器皿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征,胎釉原料大多就地取材。胎质有紫胎和白胎二种,尤其是釉水的风格和特点与以往传统釉陶有了根本的变化和提高,“均釉”色彩丰富、绚丽而不失温润与厚重。
宜兴均釉陶器生产绵延千年,从未断代。宜兴均陶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诸多自然和社会因素相关联,特别是环境、时代等因素,对宜兴均陶风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明清时期,宜兴制陶业发展尤为兴盛,宜兴均陶以地方纳贡或官员进贡的形式进入宫廷,成为宫中的日用陈设和珍藏。以现有认识来看,清宫旧藏宜兴均釉陶器,包括明清两代的制品,其中以明代制品数量较多,这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宜兴均釉陶器提供了参照对比的资料。
3 明代宜兴均陶的典型釉色
我们日常使用的陶瓷器一般都穿着一身光润平滑的衣裳,或是玉润晶莹、或是温润静雅,抑或是绚丽多彩、争芳斗艳、各具千秋,而这件“衣裳”便是“釉”。其实,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层,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学会用釉来装饰陶瓷了,这样的器物表面滋润如玉、宝光内蕴。釉,俗称“釉药”,也叫“釉水”。
历史上对宜兴均陶色釉贡献最大的当数明代的欧子明以及清代的葛明祥。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著名陶工欧子明所创的“欧窑”应该说是宜兴制陶史上的一个高峰,由于其烧造时间较短,存世器物比较少,且大多藏于博物馆,堪称为稀世珍品。这类器物因和河南钧瓷有着某些相似之处,所以在明代中期被称为“欧窑”,是可以与宜兴紫砂媲美的艺术品。
“欧窑”制品器型端重、釉彩绚丽,“欧窑妍且垮,绚丽同晨葩”、“灰中见兰晕、艳若蝴蝶花”,这是人们对“欧窑”釉色绚丽多彩的赞句,釉色丰富便是“欧窑”制品最显著的特色。据记载:明代“欧窑”制品釉色有铜红、灰蓝、天青、月白等多种。而其中又以月白釉最为有名,它别具一格,这种呈现着微弱透光性的乳光状态赋予了器物一种乳光般优雅含蓄的光泽,而它的色泽之美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4 月白釉的形成、特色以及艺术审美
宜兴均陶的一大特色在于均釉。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宜兴均陶的釉水便是选用当地特有的天然原材料配制而成,以当地的白土、土骨、泥浆以及石灰窑内壁的凝结物(俗称“窑汗”)等为主要原料,在窑火中烧成后使釉面呈现出匀净及乳光的效果。月白釉便是以铁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釉面白中泛青、青中透白,呈现出如脂似玉的玻璃质感。
诗仙李白有诗曰“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色皎洁、如幻似梦,这大概就是“月白釉”名字的由来吧。藏于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的“月白釉太乙罐”(见图1),是“欧窑”的一件典型器物,它胎体为白泥,玲珑小巧,外敷月白釉,釉不及底,釉质却是浑厚莹润,釉面白中泛青、青中透白,月色朦胧之美感呼之欲出。如若我们近距离观察该器物,釉汁浓厚纯正,釉色幽然生光,如同十六夜的圆月,影影绰绰,在缥缈的云烟中若隐若现,而斑驳的釉面更是像在对我们诉说着那一段美好而又遥远的故事。
5 均釉对当代釉陶的影响
宜兴均陶,土与火交融诞生的艺术品,凝聚着宜兴一代代工匠们的聪明才智,他們将灿烂的均陶文化呈现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走到今天依旧生机勃勃,它的生命力来源于传统,但是艺术不仅仅是传承,更多的还有发展、创新、传播。也许我们无法看见当年家家制陶、窑火兴旺的场景,但仍能从先民留给我们的有形的器物和无形的技艺中,感受到宜兴均釉陶器带给我们的那一份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借用《书法导报》副总编孟会祥老师对书法创新的总结概括宜兴均陶的发展与创新:“其一,以古为新,而以境界胜于古人;其二,以开拓为新,学习古人没有学习过的东西;其三,以奇为新,塑造自己的独立面目;其四,以心造境,无傍无依,直指艺术真髓。”6 结 论
宜兴均陶有四美:造型美、烧制美、堆花美、釉色美。土和水制成泥,泥随手变,手随心意,变换成器,经釉水的洗礼、窑火的锤炼,最终涅槃成艺。灿烂的均陶艺术,辉映了宜兴均陶的文化成就。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宜兴均陶正利用这地方特色,书写着属于它的灿烂篇章。
参 考 文 献
[1]周小东.中国均陶[M].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
[2]史书昊.明代欧窑 宜均高峰[J].江苏陶瓷,2019(02):88.
[3]孟会祥.书法直言[M].海燕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