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虎
摘 要 月亮既是一种自然物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极富有文学韵味的文化符号。在遥远的上古神话中,月亮一直代表着神秘高贵的仙界,在母系氏族里,月亮也是人类所崇敬的神圣图腾。几千年来,月文化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中国人的审美思想。从文学创作到传统民俗再到工艺美术,不论古今,不论何种领域,月亮一直以其独有的审美形态影响着人们对于月的认识和解读,文人以月寄情,传达内心的情感,从而赋予月亮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哲学内涵,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月文化。本文从传统文化中的月文化入手,通过分析月文化的意象与内涵,深入探索和解析紫砂壶“望月”中的传统文化之美,以及发挥传统文化意象在紫砂壶艺创新中的作用。
关键词 紫砂壶艺;月文化;意象之美;望月壶;传统文化意蕴
0 引 言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其千姿百態的文化形式中融聚着璀璨的艺术精华,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无论是古典文学、民俗宗教、琴棋书画、陶瓷建筑,还是自然科学、哲学理念、道德思想,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不同形态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经过匠人和文人们的合力创造,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深深地根植于思想深处,成就一种中国人独有的民族自信与文化深度。
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可谓百花齐放、万家争鸣。在众多艺术形式之中,紫砂壶艺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工艺,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其生于自然,以素质示人,素面素心、内蕴光华的古雅材质,以及能融其他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于一体,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故而成为了无数文人雅士所争相追捧的雅玩。古今工匠和名家以丰富的想象力、超逸的审美思想,将博大精深、多样的传统文化与紫砂技艺相融合,以简洁优雅的艺术语言、浑厚深远的文化意象,创造出许多工精艺妙、内涵丰富、气质脱俗的经典之作,从而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之境,使紫砂工艺享誉世界,被世人称为“紫玉金砂”。当然,在它盛名的背后,不得不提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其为紫砂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而在众多传统文化题材中,要论最具文化意象之美,也最能慰藉人们心灵的便不得不提月文化。
1 传统文化中的月文化
《华严经》说“月印万川”,天上一轮月,地上万人情。千百年来,月亮都承载着人们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在那些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和民俗传说中,月亮的身影无处不在,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貂蝉拜月”等,都蕴含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古人对于月亮的情感寄托。其实早在远古时期,月亮就是人类崇拜的精神图腾,人们对月朝拜,以期阴阳和谐、风调雨顺、心想事成、平安如意,智慧的先民们更是通过细致观察而掌握了月相变化规律,从而创造出农历,为春种秋收作节气依据。由于月圆象征圆满,也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民族情结,故而每当月亮运行一周轮回至圆满之时,人们便会对月寄托美好的祝愿,由此而诞生了诸如上元节、中元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尤其是中秋节,是我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以月之圆而寓人间之团圆,成为人们寄托思乡、思亲之情,祈盼丰收幸福的节日,并衍生出了如祭月、赏月、观潮、吃月饼等习俗,而与之相应的咏月诗赋更是层出不穷。
其实从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等诗歌中,便开始出现了月亮的身影。两汉时期,月亮成为大赋和乐府诗中的常用题材,与人的关系也更为密切,从而发展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唐宋时期,咏月文学盛行,尤其是唐诗宋词,更是将月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象推向了一个巅峰,成为文人雅士们寄托相思、思乡、怀念、离别情愫的特有符号,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象征韵味。而后许多元曲、明清小说、现代文学,更是将月之意象、审美发挥至极致,甚至将月神话以叙事性的文体进行全新演绎,使月有了新的文化语境和内涵。
月亮既是一种自然物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极富有文学韵味的文化符号。几千年来,月文化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中国人的审美思想和情感。世人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描绘月之美,并以不同的方式对月亮进行不吝言辞的赞美,从文学创作到传统民俗再到工艺美术,不论古今,不论何种领域,月亮一直以其独有的审美形态影响着人们对于月的认识和解读。文人以月寄情抒怀,传达内心情感,从而赋予月亮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哲学内涵,由此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丰富的文化——月文化。
2 紫砂壶“望月”中的意象之美
月亮悬于万空之上,象征着一种永恒的美丽,这也不断启发着人们对于这种永恒之美的追求和向往。在中国,月亮更凝聚了一个民族的生命情感和审美寄托,维系着中国传统文化在智慧、文学、艺术、哲思、心理、民族情怀等多方面的联系,形成了一种重要而独特的文化意象。古今文人、工匠从自身的审美角度出发,或情景交融、或物我两忘、或天人合一,将月亮的各种意象与意境注入器物中,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诉求。譬如最为典型的古代诗词歌赋中对于月亮意象与意境的运用:月亮本身所代表的具有女性特征的娴静温柔、冰清玉洁之美,君子清虚淡泊、超然脱俗的心境,禅宗哲学对澄明清净、心如明月的追求,以及月亮中被赋予的各种思乡怀古之情、男女思念之情、悲伤忧郁之情、彷徨失意之情等特有的情愫。后来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文化积淀,人们又进一步探索出月亮的外在审美意象更为深处的虚与实、深与浅、形与神的多方面关系,并通过各种维度和形式,更为细致、精确地体现出它在各种文化和艺术形式中的意象表达和美学内涵,从而使月文化更具有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像我们的紫砂艺术,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容器和艺术载体,它温润古雅的材质,浑然天成的器韵,本身便具传统文化之美,加之文人雅士的参与,优秀匠人的精湛技艺,更使紫砂艺术融合万象,充满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内涵。
紫砂壶“望月”(见图1)便是以自然之月为主题,以月文化为背景,运用紫砂传统圆器的线条感和提梁造型的空间感去呈现月亮的意象美和意境美。从造型看,圆润饱满的壶体,丰腴而不失典雅之质,端庄大气、素雅光洁。在设计时严格遵循光素器中圆器的制作原则,以圆弧线和抛物线组合而成,充分体现出紫砂圆器造型“圆、稳、匀、正”的特点,这也正对应了月亮圆润的一面,同时利用变化而又规整的腰线在壶身塑出不同层次的质感,以壶腹腰线为中,上势而敛、下势而收,突出了壶腹的张力,使壶体充满气度,在视觉上增加了一种圆稳大方之感;壶底以圈足承托,对应了盖沿圆整,由此而形成了上下呼应的同心圆,在光影效果的作用下,正如月亮倒影于水中的画面,静水微澜,月影婀娜,充满朦胧而又深远的意境美;壶嘴舒出自然而优雅,虽为暗接相连,却一气呵成,形成一种向前伸展的趋势,使出水更为流利迅疾,优雅成股;提梁线条气贯如虹、高挑挺括、虚实有度;壶盖微鼓,上下相切,与壶身线韵一致,口盖严丝合缝,细节处理微妙而严谨;壶钮塑一朵秋菊缀于盖心,缕缕筋纹,尤显精致,花骨含苞待放,似隐清香,其形、其状又像极了一枚精致小巧的月饼,温馨有味,象征着团圆。
整器造型简洁端庄、柔中寓刚,虽以圆为主却圆中有变、神韵兼备。观主体与细节的搭配和谐有致、繁简有度,尤其是行云流水的线韵美感和圆润的质感,以及提梁与壶身所形成的虚空间,更是提升了整件作品的气韵与美感,给人带来一种圆满的感觉。
从意象与意境看,作品取名为“望月”,无论是作品的形态,还是由线条所构筑的美感,亦或整体、局部间的结合与明暗对比,都呈现出月亮的沉静光辉素雅高洁,不由让人联想到张九龄在《望月怀古》中所描述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情境与情感。整款壶体的设计犹如一轮皓月从海上缓缓升起,在紫砂天青泥所特有的幽雅清冷光泽的作用下,月光映入海水中照亮了天际,忽远忽近、若即若离,朦胧唯美、遥远难测的意象,自然而然地便能勾起人们内心深处对亲友和故人的不尽思念。望月怀古,正是以月入境、以砂载情,抒发一种遥远的思念,同时也寓意着团圆和圆满。
这件作品是立足传统的创新之作,于传统之上融入紫砂与现代艺术的审美眼光,使古拙浑厚中蕴含着清新尔雅的韵味。其巧妙的艺术创思与审美实意兼容,优雅曼妙的曲线与造型的立体视觉美感,给人一种返璞归真、回归本源的真实体验。以圆作为整件作品的主旋律,一是要呈现出月盈的圆润之美,二是要充分表现出对月文化的一种圆满意象的延伸,体现出内在对于艺术精神和文化意蕴的不懈追求。
3 总 结
月文化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一路走来,已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寄托与心灵慰藉,它带给人们的丰富情感是其它文化意象所不能及的。而月文化和月意象在如紫砂陶瓷等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体现和作用,其实也间接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对于工艺美术创作、发展的重要影响。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积极寻求保护的方法并予以弘扬,坚持发挥传统文化在工艺美术创作中的积极作用,立足传统而后创新,这是我们每一个匠人所需要不断探索和为之努力的方向。
参 考 文 献
[1]李翔.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文化的意蕴研究[J].课外语文(下),2016(11):148-149.
[2]咸子情.紫砂壶艺创作中的传统文化意蕴[J].陶瓷研究,2018(5):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