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2020-12-08 02:06方敏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座次高中语文文本

方敏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现有的学习内容,也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和情操,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品鉴能力。引入传统文化能使学生立足于不同的视角触及中国文化发展史,体会先辈的智慧,感受其所铸造的伟大成就,不仅能够深入触及民族文化的精髓,也能就此生发热爱祖国、热爱民族之情。在语文这门学科中,包含了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入传统文化与其密切相关。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够将传统文化巧妙地渗透于教育教学中并实现有效传达呢?

一、深入挖掘文本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

一般情况下,一个文本的背景知识不仅包含作者的生平经历,也包括文本的创作背景以及时代背景等。在了解背景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和作者展开深度对话,这不仅有利于拓展知识视野,也能够就此把握文本基调、体会作者情怀,既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又能够以此为基础深入触及文本内涵,提升文本鉴赏能力。所以,只有先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够体会作者创作文本时的心情和心境,才能由此感受到作者渴望抒发的情感和思想,真正走进作品,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学到学科知识,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

如《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中,一个关键的学习目标就是了解作者柳宗元的生平及文本的写作背景。柳宗元原籍河东,后人称他为柳河东,其早年参加政治革新,因失败而遭受贬斥,却在回归柳州之后做了很多有益的事。除了这篇文本之外,其主要著作还包括《小石潭记》《黔之驴》《种树郭橐驼传》等。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正是他被贬到柳州之后,母亲病故,好友被处死,自身也遭受他人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处于极度压抑的状态。为了排遣郁闷之情,柳宗元在永州游历,记录所见所闻。在了解文本背景之后,学生就能发现这篇文章表面上看是写景,实际上是借助景物抒发个人的怀才不遇之情以及表达对统治者的抨击和不满。基于写景的方式抒发个人思想和情感,也能够直观地展现传统文化委婉含蓄之特点。可见,学生要想更好地走进作品、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或思想,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经历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在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也有助于拓展自身的知识面,而这也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所要做的基础工作。

二、适当补充文本留白的传统文化因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文本中的留白之处进行深入研读,并通过有效策略基于文本留白点进行传统文化因子的补充。

例如,在《鸿门宴》的教学过程中,司马迁特别强调了宴会上的座次。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以口述的方式说明座位的朝向,就显然过于平常,学生无法从语言叙述中理解当时座位朝向所蕴含的深意。此时,教师可以引入古代的座次礼仪:在室内,最尊贵的座位就是坐西面东,然后是坐北向南,最为卑微的位置就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司马迁之所以会特别强调座次,就是为了展现项羽对座次的特别安排,体现其对刘邦的无视,以尊者傲居。这一细节之处能够间接体现项羽本身狂妄自大的性格,也能让人感受到刘邦的忍辱屈从以及顾全大局。由此可见,座次的安排并非寻常之笔,在描写人物特征方面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通过对座次礼仪的补充,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也能够由此深入解读文本,在脑海中架构更丰满、更全面的人物形象。

又如《兰亭集序》教学,有教师针对其中的“禊”只是做出了较为简单的解释:这就是一种风俗,定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在这一天会举行祭祀、沐浴以及采兰等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消除不祥。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这种过于简单的方式进行介绍,学生大都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实际上,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禊”是上巳节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始见于汉初的文献。早在春秋时期,上巳节就已经流行,《论语》中也有较为细致的阐述——“祓除畔浴”。上巳节所呈现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虽然这个节日已经不再,但是其文化痕迹仍然留存,如春游踏青就是其所遗留下来的文化和风俗。当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节日的由来以及地位之后,就能够针对“信可乐也”形成更深层面的理解和把握。教学中结合文本留白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借助课件,配以文字和图片进行补充叙述,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也可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三、适度开展课外阅读中的传统文化活动

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当然不能仅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应当适度延伸和拓展,最好能够与课外活动相关联。可以组织有益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了解,才能主动自愿地参与到优秀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发展状况,组织各种主题的阅读活动,或者可以创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以传统文化为主线,学生在自主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阅读量,还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

例如,在学习《赤壁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结束之后谈一谈个人感悟,说一说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情感;当然也可以自主搜集苏轼的其他文章,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使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感悟苏轼的写作风格,体会其借助这些文本展现了怎样的思想和情感。在阅读作者相关作品时,要联系他的人生经历,深入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还可以选择与文本主题相类似的其他作者的文章,然后通过群文对比的方式发现其间的异同,感受其迥异的写作风格。

教师可以组织古诗文朗诵或者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不管是座谈会还是小组交流会,都能够促使学生进行主动表达,学生可以谈一谈对古诗文的阅读感悟,或者谈一谈对传统文化的感受,等等。学习“故园音画”后,可谈谈本土作家的作品,就当地的风俗人情展开交流,可就故乡的风景名胜以“导游”形式进行演说。不管哪一种形式,都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家国情怀,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想要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成功渗透传统文化,课堂并不是唯一的阵地,应实现与课外教育方式的有機融合,这样才能将教育优势发挥到极致。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理论知识,还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和价值观。因此,有必要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能够促使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践行文化传承,进而全面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中学(324400)

猜你喜欢
座次高中语文文本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巧排座位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巧排座位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活字印刷式座次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