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教育综合水平评价探析

2020-12-08 01:38:18
关键词:一流河南省指标

张 琳

(河南省教育信息中心,河南 郑州 450018)

河南省作为我国一个人口大省,在一亿多的人口基数下人才教育的问题,特别是培养专业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高等教育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河南省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发展,办学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2017年9月21日,郑州大学被确定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河南大学被确定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河南省不断涌现出一批具有国内一流教学设施和水平的高校,高校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但由于河南省人口众多,高等教育基础较差,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这严重制约了河南省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阻碍了“中原崛起”的前进步伐。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河南省高等教育,提升河南省高等教育综合水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水平决定着一个民族发展的质量,影响着国家和地区的基本能力,大力发展河南省高等教育事业不仅是振兴中原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对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当今世界,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提高河南省高等教育综合水平,一方面是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优质人才,另一方面是将河南省从教育人口大省转变为有影响力的教育大省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研究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探究河南省高等教育综合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文献综述

对于区域高等教育综合水平的评价问题,不同学者选取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大多数学者采用主观或者客观的赋权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熵值法等。

詹正茂在考虑了指标的可获得性等问题后,最终从规模和效率两个方面选取了6个相关指标,利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研究了高等教育发展状况[1]。张海英、周志刚、刘星从高等教育实力和效率两个方面,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了我国各省区高等教育综合得分和排名,然后利用DEA方法评价高等教育效率[2]。张男星、王纾、孙继红从整体规模、师资力量、国际化、信息化、社会服务、经费投入和多元参与等7个维度,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各省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状况[3]。李晶和何声升选取熵值法从教育规模、基础设施、经费投入和师资力量等4个方面测度高等教育发展水平[4]。赵军和贾晶晶也通过熵值法,并结合用GIS空间分析法展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的空间特征[5]。胡宇选用因子分析法研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性[6]。从以上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针对河南省的高等教育进行的研究较少,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其高等教育综合水平的评价更少。

二、河南省高等教育基本现状

(一)河南省高等教育院校现状

2000~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学校数及校均招生数如图1所示。

图1 2000~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学校数及校均招生数

图1显示:河南省2000~2019年高等教育学校数量基本呈上升趋势,至2019年普通高校达141所,较2000年增加89所,基本上实现了倍增。2017年9月21日,郑州大学被确定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河南大学被确定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河南省也不断涌现出一批批具有国内一流教学设施和水平的高校;在校均招生数上,从2000~2008年呈增长状态,2009~2019年呈先减后增的状态,至2019年校均招生数可达5 594人。近年来,整体招生规模基本呈逐步扩大的趋势。

(二)河南省高等教育专任教师现状

2000~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专任教师数如图2所示。

图2显示:河南省2000~2019年高等教育专任教师数不断增加,教师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每万人专任教师达12.40万人;生均专任教师数2000~2019年变化不大,但近年来较之前有略微减少,2019年生均专任教师0.054人,生均高级职称教师数0.018人。说明虽然专任教师规模不断扩大,但其增速明显低于在校生规模增速,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压力有所增加。因此,应该有效扩大高质量教师规模,以期更好地因材施教。

(三)河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现状

2003~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如图3所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某学年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占18~22岁学龄人口总数的比例,是高等教育相对规模和教育机会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图3显示:河南省2003~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除2007年有小幅下降外,基本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可达49.28%,接近50%。这说明河南省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其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加。

三、河南省高等教育综合水平评价

(一)样本和指标选取

本研究主要参考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级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从教育规模、师资力量、教育经费和教育质量等4个维度,选择13个相关指标(详见表1),对我国2018年31个省级区域(不包括港澳台)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判断河南省高等教育综合水平及其在全国的位次。

表1 高等教育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二)基于熵值法评价河南省高等教育综合水平

熵值法是一种用指标离散程度来确定指标权重的客观赋权方法。本研究指标除生师比为负向指标外,其余指标均可认为是正向指标。首先,对不同省级区域的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其次,计算标准化后矩阵的第a项指标下第b个样本值占该指标的比重;然后,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将比重与指标权重相乘得到高等教育综合水平得分。以2018年数据为例,基于各指标权重计算对我国的31个省级区域(不含港澳台)高等教育综合水平进行综合计分并排名,具体结果如下表2。

表2 2018年我国31个省级区域高等教育综合水平排名

表2显示:河南省高等教育综合水平在全国各省级区域中仅排第18名,处于中游水平。对比中部地区:湖北第11名,湖南第21名,山西第22名,安徽第23名,江西第27名。可以发现:在中部6个省级区域中,河南省可排第二名,仅湖北高等教育综合排名高于河南。因此,河南省高等教育综合水平虽在中部6省中排名较好,但与河南省综合经济实力排名相比明显不匹配,与全国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政策建议

通过对河南全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笔者对下一步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以下5点建议。

(1) 建议构建与区域人口结构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布局 《河南省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实现河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高校在校生将净增80万人,依靠现有高校增加规模已不现实,需要通过逐步增加高校数量予以解决,预计到2035年全省高校数达到220所。建议构建与区域人口结构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布局:一是大幅增加河南本科高校设置数量。从“十四五”规划起,每个五年规划批准设置本科高校10所左右;二是突破现行政策,允许部分专科、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学校;三是突破现行政策,允许河南部分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高专。

(2)建议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瞄准世界一流,强化政策、资源和资金支持,加快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速度,着力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和高级专门人才。把郑州大学建成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河南大学生物学主要学科领域达到世界一流学科水平,其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一流学科体系更加完善,初步形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基础。支持更多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争取若干所大学具备国内一流大学竞争力,更多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二是推动高校分类发展。按照国家要求和标准,逐步完善高校分类设置、评价、指导、评估、拨款制度,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在不同层次、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提升特色骨干大学办学水平,着力建设一批行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明显的大学,在行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取得突破。加强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建设,打造一批产业贡献力大、创新应用能力高、结构带动力强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重点建设若干所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带动形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格局。鼓励支持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高校培育优质学科、专业、课程和师资,整体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三是要统筹高等教育发展资源。针对当前各类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方向,应加强统一规划和政策制度设计;建立联动机制,帮助各类高校在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实现联动、互动。

(3)建议继续扩大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的教育体系。努力培育建设若干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师范教育基地。以国家级教师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卓越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改革等为抓手,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二是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进培训、教研、电教、科研等部门有机整合,不断加强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建设。三是创新教职工编制管理。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型城镇化、人口政策变化及高考制度改革等的需要,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保障教育发展需要。探索实行高校人员总量管理,加快推进“员额制”改革。四是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支持职业院校专设流动岗位,大力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深入实施中原百人计划、中原千人计划、省特聘教授等重大人才项目,着力培养和引进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五是完善外籍教师和海外人才引进使用管理制度,大力引进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优秀人才。

(4)建议继续扩大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 一是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建立健全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进一步明确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公办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与增长。二是逐步建立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筹措经费的机制。三是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完善社会捐赠教育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高等教育。

(5)建议继续争取国家的帮助和支持 一是引导推动国内一流高校到河南设立分校或合作共建。在京沪等部属高等教育资源富集地区遴选部分优质高校,在河南设立分校、研究生院、特色学院或与河南院校合作共建,带动我省高校改革创新,提升能力。二是支持东部高校部分专业“内迁”河南。发挥我省生源大省、产业体系丰富的优势,利用北京疏解非首都机遇和豫京、豫沪合作平台,加大东部对中西部的对口支援,支持北京、上海等东部高校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高、所承载国家重大战略亟需的学科专业内迁河南,通过设置研究院、创新中心、学院、分校等实体机构,开展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三是推动黄河流域高校联动发展。建议国家层面推动成立黄河流域高校联盟,促进山东、陕西、甘肃等省高校与河南高校协同联动发展,共同打造黄河流域高等教育高地。四是支持河南引进国外教育资源合作办学。五是增列部属高校。将部省合建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郑州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河南大学列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以加快两校“双一流”建设步伐。

猜你喜欢
一流河南省指标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56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 12:56:00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