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常青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510280)
目前临床在白血病等严重血液性系统疾病当中,主要使用的治疗方法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的是通过采取大剂量的放疗、化疗手段,杀伤、杀死肿瘤细胞,替换患者体内异常的造血干细胞,重新创建机体造血、免疫系统,从而实现救治、甚至治愈的目标[1]。但伴随治疗进程,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常见且有致死性的并发症之一,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主要有腹痛、腹泻的临床表现,严重者甚至因此继发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因此,强调对患者的护理实施有重要意义。
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值最小者20岁、最大者57岁,平均年龄(37.6±2.4)岁。疾病类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例、急性混合性白血病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腹泻发生时间平均在术后25天。
患者确诊合并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后,即使用甲强龙冲击疗法,更换或调整使用免疫抑制剂,加强肠外营养、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支持。同时予以护理:
1.2.1 病情监测
注意对患者移植后是否有呕吐、腹泻、腹胀等症状与体征发生,针对症状严重者,为预防水分大量丢失而致脱水,甚至是发生微循环障碍与休克,需注意记录并分析各项电解质结果;伴肝静脉闭塞征者,每日清晨测量患者腹围与体重,作为体重变化观察依据;监测每日大便次数、性状和生命体征。
1.2.2 用药护理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腹泻的发生多是分泌型,应使用促肠张力、抑制肠蠕动药物予以止泻,并在遵医用药的前提下,注意患者用药适应症、禁忌症,观察用药效果;重度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除严格用药,还需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无法进食者及时加强肠外营养支持,补充氨基酸和促胃肠黏膜修复的药物,注意用药后继发感染的防治。
1.2.3 日常护理
严格落实对患者的保护性隔离措施,进行无菌操作与消毒隔离;限制访视人员的进出量,以免发生交叉感染;注意病房的日常通风,温度、湿度调节适宜;指导患者易消化、高维生素、适量蛋白的饮食,食物需经锅炉双蒸法予以消毒处理,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摄入易产气的食物;叮嘱家属自制食物应注意仔细挑去鱼、肉等的骨刺,以防造成患者黏膜损伤,摄入水果需注意无划痕、无裂缝、无瘢痕,表面光滑,每日摄入量以160g为宜[2]。
1.2.4 口腔护理
严格按照缓和咽拭子培养结果,落实对患者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发生口腔溃疡者,每日使用制菌霉素、鱼肝油和口腔溃疡油涂抹在溃疡部位,并使用亚叶酸钙与地塞米松注射液含漱,叮嘱患者要注意舌下、颊部和齿间等隐匿部位的充分含漱。
1.2.5 肛周护理
因患者频繁腹泻,受排泄物刺激,肛门或是四周皮肤易发生黏膜损伤,发生感染、糜烂、疼痛等不良症状;针对于此,注意告知患者每次腹泻之后,都应用湿纸巾轻柔擦拭,并使用1:2000比例的洗必泰溶液对肛周进行清洗、擦干,再予以涂抹护肤乳膏。
1.2.6 心理干预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合并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之后,受疾病影响,腹泻、便血刺激,易产生诸多不良心理,甚至出现悲观、绝望的心理,不仅影响其配合临床工作、更不宜于疾病康复。应通过对患者采取加强健康宣教的方式,纠正患者对疾病存在的错误认知,从而疏解紧张、害怕等负性情绪,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当中,多使用激励性、鼓励性语言,并及时告知其好的结果,让患者对自己疾病的康复充满信心。注意倾听患者主诉,把握其思想动态,必要时采取心理治疗。
5例患者中,2例严重腹泻者,日腹泻量达到1600~3300 mL,经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能量补充等护理后,2~3周症状缓解、逐渐好转;1例口腔多发性溃疡患者,每日含漱、加强护理,1~2周后痊愈;3例肛周皮肤损害者加强肛周护理后2周内皮肤痊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合并发生肠道移植抗宿主病后,会进一步加大死亡几率,且伴随程度不一的器官损伤,这时患者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再加上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发生排异反应,极易继发各种病菌感染,影响患者预后[3]。因此,要求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需把握患者疾病特点,通过细致的病情护理、饮食干预,缓解其腹泻症状,再强调用药、心理上的干预,帮助患者病情转归,另外通过充分掌握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措施,积极配合医生展开诊疗、护理工作,予以肛周护理、口腔干预等措施,尽可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通过以上护理体会总结,笔者认为:心理干预、病情观察、防护隔离、饮食干预、肛周皮肤清洁等护理措施的采取,有利于提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