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莉,孙新新
(吉林长春解放军964医院心血管科,吉林 长春 13006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国内常称为脉管炎,是一种以中、小动脉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和动脉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闭塞性疾病[1]。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的、以血管全层慢性炎症反应为主的、以管腔狭窄及血栓形成为特征的周围血管疾病。主要累积下肢的中小动脉,如胫前、胫后、足背及足趾动脉等。在预防及控制感染的同时要指导病人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局部症状。帮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病因,发病与发展规律,认识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树立治疗信心,促使病情早日康复[2]。
主要有吸烟、寒冷与潮湿的生活环境,慢性损伤和感染等。
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激素和前列腺素失调及遗传因素。上述因素中,主动或被动吸烟是参与本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史本病的重要因素。
以血管痉挛为主,表现为患肢供血不足,出现肢端发凉、怕冷、小腿部酸痛、足趾有麻木感。尤其在行走一定距离后出现小腿肌肉抽搐,被迫停下,休息后疼痛可缓解,但再行走后又发作,称为间歇性跛行。少部分人可伴有游走性浅静脉炎,出现下肢浅小静脉条索状炎性栓塞,局部皮肤红肿、压疼,约经2周可逐渐消失,然后又在另一处发生。此期患肢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明显减弱。远端动脉搏动消失是四肢动脉损伤的最常见体征和诊断依据[3]。
除血管痉挛继续加重外,还有明显的血管壁增厚及血栓形成。即使再休息是也不能满足局部组织的血液需求,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患者疼痛程度尤以夜间为甚。剧痛常使其夜不能寐,迫使其屈膝抱足而坐,或将患肢垂于床沿,以增加血供缓解疼痛。
患肢动脉完全闭塞,发生干性坏疽,先见于第一趾尖端,可延及其他各趾或更高平面。此后,坏死组织可自行脱落,在残端留下经久不愈的溃疡创面。当继发细菌感染时,可转为湿性坏疽,常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疼痛,焦虑,组织完整性受损,活动无耐力,潜在并发症,饮食护理。
4.1.1 绝对戒烟
告知病人吸烟危害,消除烟碱对血管收缩作用。不管是何种疾病引起的下肢缺血,采用何种手段进行治疗,应遵循的原则是“在保全生命的前提下,尽力挽救肢体,减少截肢平面,提高生活质量”。动态增强MRI是通过团注静脉造印影剂前、中、后进行连续扫描、跟踪通过组织造影剂强化程度或浓度变化无创性定量评价微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方法。这一方法对血管通透性细胞外间隙和血管容量及血流量比较敏感。长期大量吸烟患者由于尼古丁中毒,引起肢体动脉处于持续痉挛状态,发生血管壁的营养障碍,血管内膜增生、炎症,逐渐血栓形成和血管栓塞形成和血管闭塞,出现肢体血液循环障碍。
4.1.2 肢体保护
注意肢体保暖,避免受寒冷刺激,但应避免用热水袋或热水给患肢直接加温,切勿赤足行走。
4.1.3 有效止痛
疼痛是本病病人较为突出的症状,当患肢出现溃疡、坏疽或继发感染,疼痛更为严重。为预防药物成瘾,也可采用普鲁卡因股动脉内注射及腰交感神经封闭术等,以减少药物用量。若腰交感神经封闭术效果明显者,应及时行腰切切除术。
4.1.4 有效镇痛
对早期轻症病人,可遵医嘱用血管扩张剂、中医中药缓解疼痛。马来酸贵哌齐特是新一代哌嗪类药物,具有扩张血管和保护神经功能免受损伤的作用。对于早、中期病人也可以用高压氧疗法镇痛;通过高压氧治疗,提高血氧含量,促进肢体血氧弥散,改善组织的缺氧程度。对疼痛剧烈的中、晚期病人常使用麻醉性镇痛药。若疼痛难以缓解,可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方法止痛。
由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程长,患者缺乏治疗信心,易产生抑郁心理。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不同的文化层次等加强护患沟通,正确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预防组织损伤。预防继发感染。对并发感染者,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抗菌压药物。
4.4.1 步行
鼓励病人坚持每天多走路,行走时以出现疼痛时行走时间和行走距离作为活动量的指标,以不出现疼痛为度。
4.4.2 指导病人进行Buerger运动
平卧位、坐位、患肢平放。如此反复重复练习5次,每日数次,并盖被保暖。如有以下情况不易运动:①腿部发生溃疡及坏死时,运动将增加组织耗氧。②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时,运动可致血栓脱落造成栓塞。
卧床制动期间应做足部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患肢功能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局部症状。对并发感染者,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抗菌药物。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4]。大多数病人均有吸烟史,在非手术治疗期间,要想控制病情、缓解疼痛,要求患者绝对戒烟十分重要。非手术治疗期间要指导病人进行患肢功能锻炼,用以促进侧支循环,提高活动无耐力,改善局部缺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