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源,汪晓臣,孙同庆
(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1;2. 轨道交通系统测试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
截至2020 年3 月,国内共有12 个城市开通全自动运行(FAO,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轨道交通,其中采用无人值守下列车自动运行等级(GOA4)线路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和广州[1],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技术及相关场景应用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乘客信息系统(PIS, 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是面向乘客的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与发展,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为指引,围绕创建智慧乘客服务体系,提高乘客服务的便捷化、舒适化、智能化成为PIS 系统的发展方向[2]。
传统PIS 提供较为简单的乘客出行服务信息和媒体资讯,与线路运营场景的联动较为有限,且媒体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播放广告及其它媒体资讯对乘客缺乏吸引力。PIS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面向乘客的窗口之一,应充分发挥其平台优势,通过对列车运行场景、乘客行为等的自动感知,为乘客提供灵活多样、针对性更强的媒体服务。
文献[3]和文献[4]对城市轨道交通FAO 线路中多种系统联动场景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多系统实现信息深度融合的机制。文献[5]和文献[6]对车辆火灾场景中PIS 联动机制进行详细设计,通过画面通报和警情提示,为保障乘客安全提供信息支持。文献[7]和文献[8]对传统PIS 媒体编播应用技术方案进行研究,但仍以按计划编播的媒体服务为主,缺乏灵活多样的媒体服务。
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FAO 线路中与PIS 相关的列车运行场景为主线,基于传统PIS 架构,提出一套可与场景联动的动态定制媒体服务技术方案,以期提供更贴近乘客需求的媒体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FAO 系统是实现列车运行全过程自动化的新一代轨道交通控制系统[3]。相对于传统有人驾驶线路,FAO 线路的运行高度自动化、安全化,系统管理高度集中化[4]。
在FAO 线路中,与PIS 相关的典型场景如下。
(1)开站运营联动:按照运营计划,行车综合自动化系统(TIAS)向线路控制中心(OCC)的PIS 发送开站运营指令,OCC-PIS 向车站PIS 发送车站级设备唤醒指令,实现车站播控器、LCD 显示屏、查询机等设备的自动启动运行。
(2)列车跳停:在大站快车、通勤车、轧道车运行过程中,列车通过部分站台时不停车;TIAS 向PIS 发送的行车信息中包含列车跳停信息,PIS 处理跳停信息,在指定站台LCD 显示屏上显示,告知候车乘客列车不在此站台停靠;同时,车载PIS 的LCD 显示屏提前通告车厢乘客,本次列车不停车直接通过前方车站。
(3)列车清客:结束一天运营后,或发生故障时,列车不再担当载客任务,从正线直接返回车辆段;TIAS 将清客信息通过ATS 业务数据发送至PIS,列车回库前停靠站台,PIS 的站台LCD 显示屏显示列车清客信息,提示候车乘客本次列车结束运营工作,避免乘客误乘列车;车载PIS 的LCD 显示屏显示本次列车即将结束运营,提示车上乘客带好随身物品下车。
(4)车站火灾联动:车站发生火灾时,FAS 将火灾报警信息传送至TIAS,TIAS 再向PIS 发送火灾触发报警信息;车站PIS 控制各区域LCD 显示屏显示紧急信息,向乘客通告车站发生的紧急情况,疏导乘客安全有序撤离;同时,停靠在火灾车站的列车立即驶离,正线列车不再停靠,直接通过本站,上下行相邻车站自动扣车。
(5)列车火灾联动:若列车在停站期间发生火灾,打开列车车门疏散乘客;若列车在区间发生火灾,列车运行至下一站停靠后,打开车门疏散乘客;车辆调度确认列车火灾后,向车载控制器(VOBC)发送火灾确认,通过TCMS 触发车载PIS 播报乘客提示信息。
对于复杂多样的FAO 场景,传统PIS 只能通过单一、固定的信息和界面为乘客提供服务。在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乘客服务个性化的趋势下,结合PIS 媒体服务业务,亟需利用信息融合技术,提升PIS 服务品质和智能化水平。
结合传统PIS 的媒体编辑、发布、调度、播放等业务流程,考虑FAO 场景联动及列车行车区间感知,提出一套PIS 动态定制媒体服务方案,如图1 所示。
图1 FAO 场景中PIS 动态定制媒体服务方案
对线路控制中心PIS 的媒体与编播功能进行扩展,在常规播放列表(简称:播表)功能的基础上,提供场景播放列表定制和区间播放列表编排与发布功能。
(1)常规播放列表:常规PIS 播放业务包括直播流和媒体文件播放;直播流以URL 形式提供,一般采用组播方式向线路统一提供媒体源;车载PIS 的播控器识别播放列表后,从OCC-PIS 下载对应的媒体对象,在本地统一调度播放。
(2)场景标签嵌入:根据不同场景,以动画或宣传短片的形式,制作对应场景的播放媒体,将其上传至PIS 媒体库,并利用标签区分媒体场景;在传统播放列表中添加场景标签及对应的媒体信息,实现在特定场景下自动触发对应播放媒体,为乘客提供针对性的行为引导指南;场景标签包括跳停(skip_media)、清客(outofservice_media)、火灾(emergency_media)等。
(3)行车区间标签嵌入:列车在行进过程中,通过ATS 信息可感知当前开行方向及区间位置,规定行车区间标签的标准格式,如Up_Stn1_Stn10 表示上行方向车站ID 为1 至10 的区间;在媒体编辑与发布平台增加行车区间标签,以识别和调度媒体文件;车载PIS 播控器扫描播表中含有行车区间标签的媒体文件并进行排序,结合当前感知的行车位置,调度播放区间段内或行车方向上需要播放的媒体文件。
按照FAO 场景中乘客指引与服务需求,制作媒体素材,设置车站或车载PIS 的场景感知触发条件,实现媒体素材自动调度,为乘客提供灵活、适用的媒体服务。部分服务形式及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FAO 场景中的媒体服务
列车行车区间与乘客群体特征存在紧密关联,通过行车区间感知,设计面向乘客的定制媒体服务,有助于发掘城市轨道交通在文化宣传、商业推广方面的价值。
以城市机场地铁线路为例,当列车驶向机场方向时,媒体服务以提供航班信息、机场安检、出入境注意事项等公共服务信息为主;当列车向市区方向行驶时,媒体服务则以提供城市宣传、景点介绍、商家推广等商业性信息为主。
线路编播中心提供线路商圈、旅游景点、交通枢纽等地理位置信息的车站标签管理;可结合线网客流分析,学习和提取沿线车站上的乘客画像,向编播管理员提供区间媒体素材推荐,针对乘客群体定制更受欢迎的媒体服务内容。
传统媒体调度技术以媒体文件或媒体流为调度对象,编播中心对媒体序列和播放时长进行编排,生成并下发播表;车站和车载播控器依据播表,在指定时段内播放媒体。智能媒体调度技术通过自动感知列车运行场景、区间、交路和行车方向,提供定制化媒体服务,如图2 所示。
图2 智能媒体调度方案构成示意
播控器解析包含场景和行车区间标签的媒体播表,并根据由TIAS 或TCMS 提供的列车行车状态和场景,自动触发媒体播放。媒体调度优先级顺序见表2,场景感知的触发优先级最高,其次是行车区间感知的触发;高优先级的媒体类型将覆盖低优先级媒体类型,同一优先级的媒体类型采用“后来先服务”的同级覆盖原则。
表2 媒体调度优先级设置
媒体播放列表由线路编播中心统一制作并发布。车站播控器和车载PIS 播控器接收并解析播放列表,生成初始播放队列;通过多线程实现常规媒体调度、行车区间感知和场景触发的并行处理。
图3 以行车场景中上行方向为例,描述智能媒体调度过程:
图3 智能媒体调度过程
(1)当列车运行在车站1 至车站10 的区间内,根据区间感知信息和优先级规则,常规调度线程被挂起,暂停常规媒体media_1 或media_2 的播放,优先播放media_4 媒体文件;当列车驶离车站10 后,恢复常规调度线程及常规媒体的播放;
(2)当列车即将到达车站15 时,FAO 跳停场景被自动触发,场景触发线程向主线程推送调度结果media_3,常规调度线程被挂起,暂停当前常规媒体的播放,优先播出media_3;列车车厢LCD 显示屏以动态画面告知车厢内乘客前方车站不停靠;同时,车站15 上行站台的PIS 播控器调度播放media_3,告知候车乘客该次列车通过不停车。
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各具特色。媒体编辑与发布平台提供商圈、学校、景点、交通枢纽等数据字典,可以此为基础生成推荐的初始化行车区间组合。同时,为编播中心操作员提供媒体对象行车区间标签模板,支持媒体播放列表的便捷制作。
媒体对象行车区间标签的定义如图4 所示。线路区间分为上行和下行,编播系统支持按起止车站ID 自定义线路区间,不同线路区间不可重叠设置;按线路区间标签定义规则,系统自动生成媒体对象行车区间标签。播放列表中的媒体对象支持独立标签标记,单个媒体对象最多可设置2 个行车区间标签。用户可按行车区间标签浏览媒体对象,也可在播放列表中查看媒体对象的行车区间标签属性。
图4 媒体对象行车区间标签的定义
在传统PIS 媒体服务的基础上,结合FAO 场景联动和行车区间感知,提供更为丰富、灵活、适用的乘客服务信息,采用播放列表媒体对象标签和基于标签的智能媒体调度方法,实现可动态定制的媒体服务。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业务的融合不断深入,可利用更多相关信息为乘客提供便捷、体贴的媒体服务;还可通过采集乘客行为,依据乘客喜好来优化媒体服务;此外,可为其它系统提供乘客相关的共享数据服务,为智慧城轨多专业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