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芳
(红英小学,广东 广州 510507)
教育兴国是我国从一直以来追求的真理,教育的改革对国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将素质教育带进小学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方面的能力。十三五时期对于该发展理念进行了升级和完善,我国开始放眼于未来将教育发展的趋势与世界相贴合。于是,“互联网+”的新模式就应运而生了。其中,小学数学学科对于“互联网+”的模式应用最为普遍。数学学习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十分的抽象,互联网可以帮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整合更广阔的资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概念。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起始期,也是转折期。当素质教育的概念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小学就成了最重要的试点。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界定还十分的模糊,思维还处于闭塞状态,思考的能力也有待提升。针对这些特点,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就显得格外准确,以培养学生的三观为主,兼顾对思维开拓和对思考能力的启蒙。一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得心应手了。小学开设数学学科是有一定意义的,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灵活的学科,学习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和思考能力的最佳途径。数学学科不仅仅具有理论性,还具备实践性,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大多数能与实际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除此之外,我国还将小学数学作为了应试的重要部分,并开展了一系列与学科相关的拓展教学。
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开展的范围拓宽至全国,互联网与课堂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不仅成为了改革的聚焦点,还得到了大部分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事实上,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推广这种创新模式时,却没有得到绝大数不发达地区小学的重视。一些小学并没有将“互联网+”教育模式放在发展的战略位置,在宣传和推广方面也只是做了敷衍了事,呈现出形式主义。缺乏结合实际的经验,互联网与小学教学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部分不发达地区的发展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这样一来,学生成长过程中素质教育出现了缺位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教育改革的全方位推广。与此同时,还有很多老师对于“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认识很片面,他们故步自封,坚守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应试才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在大多数欠发达地区的小学数学教育中,老师坚持在黑板上写下密密麻麻的板书,督促学生按部就班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加以练习,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忽视了全面发展的意义。互联网能够借助其广阔的资源,将课本上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和公式转化为易于小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形式。如果不改变这些教师对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认知误区,欠发达地区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之路就会举步维艰。
互联网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模式有诸多的优势,但发挥这些优势还需要依赖于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虽然近几年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一直在稳步推进,但是由于之前发展程度的参差不齐,各区域间的创新程度与教育改革推进程度均存在巨大差距。对于大多数欠发达地区的小学而言,硬件和软件资源严重不足,从而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体验“互联网+”课堂的权利。近七成以上欠发达地区的小学都没有配置专门的“互联网+”教室,有的甚至不能保证每一间普通教室里都有多媒体设备。这样的现实背景,致使“互联网+”在欠发达地区小学教学中无法得到正常的推广,这也是大部分地域小学数学课堂延续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因。以老师单方向的传授为主几乎已经成了这些地域小学数学教学的常态。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模式会禁锢学生的数学思维,违背学科的初衷。
纵观“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形式的多样性。小学数学的实践性特点较为显著,大多数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老师都需要以有效情境的方法呈现出来,一方面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互联网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价值。有效问题创设情境的原则在于既不脱离课本内容,又不局限于课本内容。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疫情期间老师在讲解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认识更大的数》时,可以提前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中安排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游戏。首先在视频课堂上为学生划分小组,每一个小组都分别在平板电脑的教学平台上选择一个情境。有的小组选择银行取钱的场景,有的小组选择陪妈妈去奢侈品店买衣服的场景,还有的小组会选择各国争论国家领土的情境。学生们可以进入各自小组选择的情境中完成老师预设的问题任务,在最短时间内以最高正确率完成的小组会被评选为“最优秀小组”给予电子奖状奖励。这些情景游戏都十分的有趣,但又没有脱离书中的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互联网+”教育模式成功克服了距离间隔,实现了随时随地教学。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既抓住了小学生的兴趣所在,又成为了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教学预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不少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互联网+”教学模式恰恰能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后感受到数学思维的魅力所在。以分数教学为例,“份数”被诸多小学数学老师作为分数教学的切入点,实际上它也是分数的一层意义。老师在课堂中教学中提出问题“花花有3 根香蕉和6 个橘子,他要分别拿出给琳琳,请问琳琳分得多少根香蕉和多少个橘子?”。假设一个整体中包含3 根香蕉,那么这个整体的就是表示为一根香蕉,并非根香蕉。想要理解整体的是一根香蕉并不难,重点是把握一根香蕉和三根香蕉之间存在的联系,橘子也是一样的道理。此时老师可以在多媒体面板上呈现3 个香蕉和六个橘子,请学生上台在触摸屏上进行划分,由下面的学生评判正误。这样一来,学生在体验分割的过程中自然就会领悟到分数的含义,比老师长篇大论的描述效率会更高。
总的来说,“互联网+”时代为小学数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首先需要老师从自身出发,学会接纳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并不断地加深认识。其次老师将该教学模式带入课堂,并采取合适的方法结合书本内容进行呈现。最后,小学数学教师更要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尽可能发挥“互联网+”教学的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