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燕
(漯河市杂技艺术中心,河南 漯河 462000)
中国杂技已经从片面实践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循环发展快速前进。当代的杂技表演已经不像过去单纯的表演就足够的了,杂技是一种艺术,是呈现给观众的艺术,观众随着科技发展,不出门也能知晓天下事,眼界的开阔带来了眼光的提高。杂技表演不得不进行理论研究,紧跟世道潮流,推陈出新,进行杂技创作,杂技的独创性和艺术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杂技,是包括各种体能和技巧的表演艺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它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专门艺术,包括跳、身体技巧和平衡动作,较晚时又使用长杆,独轮自行车、球、桶、绷床及吊架等器械”,中国杂技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表演艺术之一。
中国杂技通常被概括为以下七类:耍弄技,如抖空竹、蹬缸、踢毽子等;顶举技,如顶碗、顶竿等;悬吊技,如空中飞人等高空杂技;平衡技,如高跷、走钢丝;驾骑技,如骑马、骑象、骑摩托;柔体技;魔幻技,如“仙人栽豆”、“吉庆有鱼”、“连环”等;模仿技,如口技、舞狮、舞龙等。
现代杂技发展的局势不容乐观。虽然中国杂技在世界上取得了不少奖项,也深受国际赞誉,但实际上,在国内,在这片杂技起源和发展的土地上,杂技并没有得到像在国际上那样大的赞誉,不仅如此,甚至于当代的年轻人很多都热衷于追求猎奇、新鲜、有趣的事物,喜欢抓人眼球的消遣,是没有耐心也不愿意去花费时间和精力看杂技表演的。像是马戏团那样表演带有趣味的,可能还会多用上一些耐心去欣赏,但像是更多的具有艺术的美感和技巧的表演,当代的年轻人并不了解,也无法静心去欣赏里面的美。每年除夕夜的春晚表演都会有一个杂技表演,那时大多数家庭真正的现状就是电视机还在工作,但屏幕前的人却已经抱起了平板或手机,并没有像电视上的表演施舍眼神。
杂技表演最重要的是技巧,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无论是从市场需求出发,还是杂技自身发展寻求突破,杂技都逐渐更加追求艺术化、审美化。即便如此,国内举办一场杂技表演,一张票票价八元,照样不能坐满,好的艺术无人欣赏,杂技演员拼命的表演却还是无人问津。这样的情况不能说是常态,但毕竟也不是个例。中国杂技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根本两点:一是中国杂技艺术具有的悠久传统和丰厚的历史积累,为其提供了创新的基础;二是中国杂技有它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卓立于世界杂技之林。但显而易见的是,杂技的现状并不乐观,就算杂技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市场也并不如何受欢迎。
杂剧表演的独创性,就是指独特的创造性、创新性。研究中国杂技表演的独创性,最主要的就是研究它的创造性。
创新,是杂技表演的必由之路,创造力,对杂技创作,杂技表演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造力在杂技创作中不可或缺,那么创造力在杂技创作中究竟是如何应用的?它到底能够发挥出怎样的作用?创造力的参与所带来的改变对于杂技发展的现状究竟有没有意义?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与生俱来一颗好奇心,好奇心,是促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了解,进而进行创新创作的源头,好奇心,也是一切思想与行为的起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才会不断了解事物,从而不断进步。在杂技艺术创作中,好奇心作为创造的开始,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每一项让人不由自主沉浸其中的艺术作品,无不蕴含着创造者深刻的情感,杂技的创作亦是如此。运用创造力在杂技中发挥作用,创造出一个新的作品,新的受人欢迎,引人入胜的作品,一定能让观众有着代入感或情感共鸣,创作者要做到这一点,要在自己的作品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首先就要先学会体验。创作者要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可以在平常的细微之中发现美,通过自身的感官去仔细地感受、体悟,发现与常人不一样的东西,然后通过自己的作品将自己的收获呈现出来。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首先要能够展开联想,就算是看似毫不相关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相互联结的可能性,世上虽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但也没有什么是完全对立的。杂技艺术的呈现要多元化,比如说: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的杂技剧《天鹅湖》,巧妙地融东方传统杂技和西方经典芭蕾于一体。再比如:荣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时空之旅》和长演不衰、深受游客喜爱的《森林密码》等,成功地将杂技马戏艺术与当地文化特色结合,成为优秀的文旅融合产品。上述作品无一不是创新了杂技表现形态,赋予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杂技艺术的整体呈现更加综合多元,更符合当代人的文化需求与审美取向。这无疑也展示了创作理念的升级换代。
艺术类的东西总是显得那么曲高和寡,杂技表演作为一种艺术性的表演。中国杂技都具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
杂技的艺术创作大多来自于日常的生活,像是顶技,蹬技,所用到的道具如凳子,木板之流,都是在平常的生活里随处可得的。也是因为杂技的生活气息浓厚,选秀节目中总是会出现一些选手表演杂技,那些选手平时都是自己练习的,由此可见杂技的生活化。
中国杂技讲究要有真功夫,杂技表演本身一个不慎就会受伤,在表演的时候,更是要现场表现自己的实力,没有真功夫,应付不了杂技的任务,更不要说现场表演了,这功夫不仅要真,还不能差,否则表演的时候一旦紧张,手脚可能就会出错,杂技的表演一点差错可能就会整个崩盘,因此,杂技演员的务工基础必须要够扎实,即使心里紧张,也能够下意识地就表演出来。
杂技既然带了一个“技”字,就说明它一定是有技巧的,就像顶技,都是用身体的一部分顶东西,那么学会了一样之后,一通百通,之后的变化皆可由此而来,无论是换成身体的其他部分,还是换掉盯着的东西,无论是加大难度还是降低难度,终究万变不离其宗,当你完成一次顶技的任务,其余的都不会很难了。
杂技不能只讲究美感与技巧,力量也是十分重要的存在。无论是表演蹬技时等着的百十斤重的东西甚至是人,还是顶技的时候不断向上叠加的东西,最厉害的还要数《叠罗汉》时一个又一个叠加上去的人,上面的危险,摇摇晃晃会摔下来,下面的艰难,作为底座,要支撑着上面那么多人的重量,几百斤,上千斤都是有的,力量、技巧缺一不可。
每一项厉害的本领到了最强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返璞归真的说法。在武侠小说里,这代表一个武功高强的人看起来没有武功,在杂技表演里,就代表一个表演水平很高的人却看起来什么都没有准备。口技演员需要借助道具模拟出声音,越是厉害的演员,需要借助的道具就越少。
杂技演员的表演既是在挑战演员的极限,也是挑战观众的极限。因此,大多数杂技表演在表演的时候,都是从简单的开始一点点地加码。就拿顶技来说,表演一开始是很简单的,如果顶的是桌子,那么一张张桌子往上加,就是在挑战观众的极限,每一次在观众觉得不可能的时候把桌子加上去,一直加到演员的极限,这还不算结束,此时的观众会认为演员一定是小心翼翼,全神贯注地关注着自己顶着的桌子,那么,杂技表演者就把手腾出来,表演手机,或者可以演奏乐器,再一次舒心观众的承受力。这中间一心多用,不可谓不难。
中国的杂技表演在古代是在街头表演卖艺的,一个队伍走南闯北,随便到了个人多的地方都可以把吃饭的家伙一放,就地开始表演。正是几千年来老祖宗的这种表演方式,杂剧艺术才会具有平民化和极大的艺术性的特点,所以现代的杂技表演可以是在市井之间,也可以登大雅之堂,这种对比就跟在街头表演和在春晚表演一个意思。
总之,中国杂技表演无论是独创性还是艺术性都十分重要。独创性决定了杂技的未来发展方向,艺术性,决定了杂技的受欢迎程度,二者相辅相成,一起推动中国杂技向前发展,走出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