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研究策略

2020-12-08 03:00:43杜波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杜波

(重庆复旦中学,重庆 400000)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伪问题”现象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化,太浅显,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问效果,甚至可能会使学生的思维混乱,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活跃性.而有的问题的设计过于困难,让学生无从下手,不能很好地跟上教师讲解的思路,对教学也是无意义的。这些“伪问题”现象都阻碍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伪问题现象1: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往往不去重视所提出问题的质量,提问也只是自问自答,只是问一些“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学生只需要简单的回答“是”或“对”,这种提问没有激发学生的思维,也没有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这种提问毫无意义.伪问题现象2: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就公布问题的答案;或者提出问题后,常常限定了一个准确的答案,这样的课堂提问会使得学生失去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即使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也会过分的依赖教师或者束缚于课本,这样也不能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趣味性

著名教育学家乌辛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学中对问题情境创设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精心设计新鲜、有趣、别致的化学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良好生成.例如,在学习“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金属钠的性质,笔者引导学生做了金属钠与水的化学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创设了如下的趣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金属钠为什么会在烧杯中游动呢?真正能使金属钠游动的“幕后推手”是谁?问题2烧杯中原本无色的水为什么变成了红色呢?难道是金属钠施展了“魔力”.根据实验现象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从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层次性

心理学理论认为,从思考问题到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根据思维轨迹的长短,学生往往需要经历“微解—短解—长解—新解”4个不同级别的答距,难度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基于学生的思维特性,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特别注重问题的分层性,“由易至难、由简入繁”的设计富有层次性、递进性的问题,在层层递进中促进学生化学思维的良好发展.另外,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化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因此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也需要有难易的区分,根据学生不同的化学基础,设计不同难度的化学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创设不同难度的问题,分别针对着不同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展开教学.

(三)问题情境创设的生活性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究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明确提出,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说得更确切些是“百闻不如一做”.传统课堂教学中其致命的弱点是教学生读死书.其实,课堂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生活气息洋溢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课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因此,在高中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要注重问题的生活化,将化学课堂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使书本知识变活,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学习铁元素时,教师就可以针对Fe2+的还原性,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加入什么化学药品呢?在学习了Na HCO3受热易分解产生CO2后,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为什么在制作馒头或者面包等糕点时,需要加入NaHCO3呢?将铁元素与生活中常见的防腐剂联系起来,将NaHCO3与生活中做糕点的膨松剂联系起来……这些看似平常却不容被忽视的化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创设问题情境,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所在,更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化学问题情境创设与生活知识相结合,更好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地乐学、爱学、会学。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能更好地利用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思考、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化学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注意“伪问题”现象,避免为了提问而提问.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层次性、生活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问题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