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0-12-08 03:00:43邵敏烁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邵敏烁

(浙江省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浙江 温州 32502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三维教学目标进行了整合,即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通过三维目标的培养逐步形成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四大核心素养。由于高中地理主要涉及区域地理内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是基于区域地理认知而培养的,因此区域认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尤为重要,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率。

一、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推行的多年间,教学的体制发生着重要的改革,地理学科的教育也在发生着重要的改变,新型教学方法的提出,使教师认识到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成果展示,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上,还是存在很多传统观念渗人,严重的束缚了地理教学的进步,单独学习地理这个问题中,高中存在只关心于学生在课堂上核心素养的体现,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其它相关方面的核心素养培育不够。知识的拓展面不够等情况。在高中地理的课堂上,仍然存在,教学不灵活,传统教学观念不转变的现象出现,应试方式的教育,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同时也限制了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的拓展思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讲课,全部学生在课堂上给教师以回应。也就是说,即使对于知识不了解的学生,只要张嘴,教师也不会发现其是否真正的理解了所学的知识。

此外,学生的主观意识没有得到充分的拓展,思考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增长,对于地理的地域只停留在书本的知识层面,没有得到具体实践的验证,不能对学生展开系统式的实践教育,使地理的区域认知不能和实际生活中的实践相互结合起来,影响了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热情度,从思想意识上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程度,高中的文化课的科目比较多,相对任务繁重,学生把主要的学习精力全部都投人到主课的学习上面,没有过多的精力关注地理这门学科,也就是说,从思想上,没有重视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要素综合”思维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首先需要厘清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关系。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包括地表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它们相互影响和制约,使地理环境具有了复杂的地理区域特征。只对区域自然地理要素进行分析不能满足区域地理教学对学生综合思维培养的口的,因此,区域地理教学还要关注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的关系。人文地理要素主要由社会经济、政治、交通、居住、科技和旅游所构成,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自然地理环境为人类进行社会活动创造了条件。因此,区域的资源与生态环境会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有着无法分割的关联,并共同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例如,在讲“荒漠化的防治”这一内容时,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就是“干旱”,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和查阅到的西北地区的相关资料,通过分析资料中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干旱的气候、平坦的地形、疏松的土壤等)以及各种人文地理要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来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出“干旱”这一突出的地理特征,从而完成“分析一综合”的过程(见图2)。这种思维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也能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获取、加工、储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尤其是对地理要素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教授读图方法

读图是使用语言文字表述地图内容,把地图的形象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读图的过程就是获取地理信息的过程,读图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获取地理信息的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读图,先读图名,通过图名可以知道地图的类型和主题;其次要读图例、注记和比例尺,图例是表示地理要素的符号,通过图例和注记了解地图中呈现的主要地理要素,通过比例尺明确图示区域空间尺度的大小。了解地图基本信息后,接下来就要通过读图对地图信息解译,先对地图进行整体扫描,从整体上了解区域概况;再重点聚焦,根据认识需要着重关注地图的局部区域或部分要素以获取所需信息。教会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规范读图,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规范读图步骤,教师行为具有示范性,学生会无意识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需要教师发挥榜样带头作用;教师还要加强学生读图训练,课堂中设置读图练习环节,课后布置相关练习,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之处,把读图训练落实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三)提高析图能力

地图中除了地图要素所表示的显性信息外,还隐含着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和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些常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通过分析地图进行挖掘。提高学生析图能力关键在于寻找图中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地图中地理要素一般会独立呈现出来,但现实中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挖掘地图中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能帮助我们揭示地图隐含的地理信息。

例如,地势影响河流的流向,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及数值判断地势高低和河流的流向;再如地形、气候、植被等会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对地图中这些地理要素综合分析能帮助我们认识河流的水文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地图中地理要素的关联性,学会用地图中一种地理要素去推断其它地理要素或将图中多种地理要素综合起来分析问题。

三、结语

当前区域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要素综合”思维又要教授读图方法,提高学生析图能力,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