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威
(山东贸易职工大学,山东 济宁 272100)
融媒介大环境的铺陈极大促进了影音作品创作发展,并推动了影音作品创作与传播繁盛局面的到来。通过手机拍摄影音作品已然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人们记录点滴生活,抒表个人情感、传递多样思想、表达个性观点的重要手段。当下,学术界对于融媒介、“微影视”等的研究热度不断攀升。本文立足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微影视”创作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当下的微影视创作提供一些参考。
手机“微影视”是在“微影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微影视”,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提法:其一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不作拆分理解,即一种新型的影视作品的类型,它以“微小”为主要特点。其二,可将这一概念进行拆分理解,即“微”+“影视”,如微记录、微电影、微剧、微节目、自媒体短视频等都可称之为“微视频”,它就是影视作品中一种新型的子类别。但无论是哪一种,微影视所囊括的范围均是相当广泛的。手机“微影视”是用智能手机录制与拍摄出的影音作品,这些影视作品大都被冠以“微”字存活,是名副其实的“微”作品。与传统的影视作品相比,无论是在制作流程、艺术表达等各个方面,手机“微影视”都是与其相区别,并且有着质性差别的。
长期以来,传统影视在创作上往往以“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著称,其作品也以“高水平艺术”标榜,这让普通大众望尘莫及,更遑论成为创作人之一。随着数字影视设备的加快普及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让平民化的“微影视”拍摄成为可能。特别是在融媒介时代,手机拍摄“微影视”已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水平与技术,只要懂得一些手机摄像与拍摄技巧,便可轻松破解“微影视”拍摄的难题。手机影音娱乐“平民化”主要表现在两点:微影视创作群体逐渐成为了生活中最普通化的人,他们不具备专业拍摄技巧,拍摄的目的也是为了影音保存与图像记录;微影视创作更大众化,拍摄设备较少,技术简易,似乎人人会拍,人人能拍。
融媒介时代,人人都是手机“微影视”拍摄小能手,这主要根源于微影视设备更加普及,其创作的技术更加简单,易学易懂,这让手机“微影视”拍摄一时间蔚然成风。总的来说,创作技术简易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拍摄设备更加简单,易于操作。微影视拍摄所涉及的设备十分简易,市面上所出现的智能手机中的相机大都可以满足拍摄者的拍摄要求,人们制作简单的微影视极容易上手。其次,微影视拍摄技术面向的是社会上一些不具备专业拍摄素养的普通大众,这些技术有些详细的规则说明以及操作流程,人们只要跟着学习,便很快能领悟拍摄技巧,成为手机“微影视”的一名合格创作者。
手机“微影视”作品取材的“生活化”是其创作过程中凸显出来的明显特征。在融媒介时代,无论是创作时间、创作地点、创作内容似乎带有一定的随机性,是不经过人为刻意安排的自由性与生活化。一方面,微影视作品的“平民性”特点让作品的艺术质量较传统影视作品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手机“微影视”主打的是人人都是拍摄家,它让大众拍摄文化成为新时代的流行文化。因此,微影视拍摄的内容大都取景生活,内容也着力展现日常生活的琐事,从琐事中展现出小道理,即所谓的“见微知著”。另一方面,人们在生活中养成了随时拍、随刻拍的习惯,这让手机“微影视”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所拍摄的作品往往也会更加受平民百姓的青睐,因为他们从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生活,故亲切感倍增。
智能手机是人们拍摄微影视的主要载体,手机可将影视制作流程中的多步骤、多环节并成一环,呈现给普通大众,为大众影视制作提供便利。手机被称为现代人的“智能百宝箱”,它集多种功能为一体,如影像拍摄、影音处理、智能传输、影像发布等功能应有尽有,相当齐全。可见,手机简化了微影视的制作流程,使得流程更加一体、简洁。也就是说,在以往,需要借助多个设备,需要经历多个步骤,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影视作品制作,在当下只需要借助手机,耗费几分钟时间便可完成。可见,手机“微影视”制作流程的简易与一体化特点助推了“微影视”的普及与发展。
与传统影视作品相比,手机“微影视”在发布推广上显现出了绝对性的优势,即发布与推广更加“快捷化”。不得不说,融媒介背景下,手机这一媒介的传输速度令人咋舌,可达到传播速率极快、传播范围极广的效果。人们通过手机制作微影视之后,可第一时间发布于相应的网站。还可以拓宽发布平台,通过微博、论坛、朋友圈以及其它自自媒体空间来实现多路径发布,为“微视频”的广泛推广发力。当然,创作者发布微视频后,浏览者可进入这些虚拟网络空间进行欣赏、浏览、点赞、评论。这样,一个庞大的融媒体交流平台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这又能进一步影响人们的手机“微影视”创作。
综上所述,在融媒介背景下,人人都有手机,利用手机拍摄“微影视”已然风靡大众。与传统影视作品相比,手机“微影视”与其有着质性差异,立足这一角度,手机“微影视”的创作特点可归纳为影音娱乐“平民化”、创作技术“简易化”、创作取材“生活化”、制作流程“一体化”、发布推广“快捷化”等。在融媒介的大背景下,手机“微影视”的创作将更加贴近时代发展,贴近人们个性需求,其创作将迎来更加繁盛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