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

2020-12-08 03:00:43湛慧春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湛慧春

(赣州市赣县区小坌中心学校,江西 赣州 341000)

一、构建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性

(一)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良好的课堂氛围会形成强烈的感染力,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小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构建一节成功的小学课堂,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相互促进产生的。课堂上展现出积极的学习气氛,说明这堂课的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氛围既反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也是学生各种积极态度和体验的表现形式。不良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产生不满、厌烦、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不能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和水平。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参与讨论、探究,学习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在紧张、压抑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会非常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高效、更努力地开展学习。

(二)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容易使小学生保持兴奋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更好地巩固旧知识,接受新知识,并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有针对性的拓展训练。还能使小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构建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投入教学,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有效实施,利用信息技术实施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师与学生十分推崇的教学形式,也是取得效果最大的形式。信息技术以其广阔的信息量充实着教学资源,运用其独有的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特点辅助课堂教学,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更能有效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进行积极的探索,促进课堂教学氛围全面优化。

1.运用信息技术的科学性特点,可以将语文教材中抽象的知识点转化得更为形象、生动、灵活,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运用,既做到降低语文学习的难度,又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提升学习动力。

2.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可以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使教师将节省下来的精力用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答疑解惑上,不仅能促进师生间的友好关系,还提升了课堂教学的高端性。

3.运用信息技术开放性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如教师将课堂内容制作成视频、音频、微课等形式,便于学生随时学习,消除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4.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践行环保理念,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相较传统的“粉笔+黑板式”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优化课堂环境,使课堂空气得到净化。

(二)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1.注重差异性教学

这里的差异性包括学生差异和教材差异。学生的差异性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个人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差异,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要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保证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不受伤害。教材的差异性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师要灵活地使用教材,按照教材中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拟制教学方案。比如教授《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创作方式与内容有很大差异。《山居秋暝》是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言志,含义丰富,耐人寻味。《枫桥夜泊》是一首情景交织的古诗,全诗除了“对愁眠”外,其余都是刻意绘景。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美景,间接、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寄托于景物抒发出来。《长相思》是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时所作的古诗,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树立“大语文”意识

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明确的要求,需从听、说、读、写、做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最终树立较强的语文意识。基于当前的社会背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要注重培养全面型、全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意识,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理念的多元化、开放化。在“大语文”意识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还要同时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文情感和语文能力,并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

3.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较于传统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理念而言,新的语文教学理念要求语文教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世界,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平等的对话立场。语文教师可以更了解自己的学生,并与他们成为朋友,在具体的教学中有效开展自己的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力,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改变,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通过运用自身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散思维、运用想象力、发现学习具有趣味、开放的特点,进而融入语文学习,创设出灵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比如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法、生活情境创设法等,帮助学生建立自主探究的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探究学习。针对自觉性较强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更多语文知识,使自主学习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对于自觉性较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正面、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消除惰性心理,培养意志力,跟上课堂教学节奏,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综上述,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从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