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偏远山区学生辍学的成因和对策

2020-12-08 03:00:43马尚智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关键词:上学案例农村

马尚智

(甘肃省广河县排子坪小学,甘肃 广河 731300)

近几年以来,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它们的办学条件逐年得到了改善,尤其是硬件建设、配套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化,为孩子们的上学创造了优质的育人环境,特别是农村道路建设和寄宿制学校的修建,彻底解决了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尽管如此,偏远山区学生辍学的事情也会发生,我是一名农村老师,二十几年来,情系教育、默默奉献,也经历了动员辍学生入学的工作,了解了辍学背后所发生的事情,通过多次的谈话,不定期的家访,也深入了解到了辍学背后的一些原因。综合分析,导致学生辍学的因素很多很多,有来自家庭的原因、还有来自社会环境的、也有学生个人自身的原因,不同的学生,根据年龄、性别等因素,原因也不尽相同,以下就是几个典型的案例。

案例一:八年级学生马学龙,男,在学校的表现比较好,但成绩平平,能团结同学,性格比较活泼。2018 年11 月上旬,马学龙决定不在上学,去北京饭馆打工。通过几次家访,追其不上学的原因时,孩子的父亲说:“现在啥消费都高,读书有啥用,十几年书读下来花钱又多,将来也不包分配,找到工作工资也不高,还不如出去打工,早点赚钱,为家分忧呢!”这一观点是典型的“读书无用论”,这一思想在年龄越大的人身上越明显,地域越偏僻的地方越明显,环境越差的地方越明显。农村偏远地区的家长之所以有这种想法,一定层面上受到了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用处不太大,或者读书根本就没用,显然他们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就业的趋势,就业的制度还不了解,认为上学就要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就要包分配,一句话,他们认为上学的目的就是拿到工作这一铁饭碗。有这种思想和想法的农民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就会消极的,片面的、甚至错误的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孩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没有一定的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说白了他们还是不懂事的孩子,长期的灌输和误导,导致有些孩子在潜意识里接受了父母的这些观点,慢慢开始厌学,逃学,甚至辍学。

案例二:学生杨占虎,男,在校各方面表现都比较优秀,是大家公认的好学生。2019 年4 月中旬辍学,当时是九年级,辍学后跟朋友一起去福建打工。按照杨占虎同学当时成绩,正常分析的话,将来考大学应该很有把握,但他还是选择辍学。我在家访中了解到,杨占虎是个懂事的孩子,在和他的交谈中,他也知道凭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再加把油,将来考个大学是不难的,他认为将来大学毕业后,将要面临残酷的竞争上岗,拼命的投简历找工作,高手如云的待岗人员中,竞争激烈,如果找不到工作,还得走打工这条路,反正是打工,不如现在就退学去打工。几年下来,不但省了上学的钱,还能多多少少打工挣点钱,他似乎对现实社会理解的很深刻。像杨占虎这样的学生,辍学的动机比较明显,就是早挣钱,一旦辍学就会急急忙忙的流入到打工的洪流之中,前几年农村开始流行打工热,这几年也不例外,去发达地区或者沿海城市打工的人数逐年增多,特别是南方的一些电子厂,鞋厂,还有一些微小的私人企业,他们把打工的学历门槛设定为初中,年龄门槛设定为50 岁以下,造成很多农村的学生和家长好像把初中看成是打工的一个标准。人为只要拿到初中的毕业证书就可以出去闯了,可以去挣钱了,打工创业没有错,错的是你正处于求知上学的时间却选择了打工,多么惨痛的教训,面对抱有这种思想的群体,我们应该加强教育,举一反三,从案例分析入手,从正反等多元的角度分析讲解知识的重要性,不要因为打工能挣钱而放弃学业,用正能量的力量,从内心深处改变他们的看法,让他们从心底里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也要让他们彻彻底底的明白,今天你辍学了,那么明天的贫困户一定就是你,切切实际的从心底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欲望,调动想要求知的欲望。

上面两个案例,是当前农村偏远山区辍学生中比较典型的例子,算是比较具有代表性,上述反映了学生辍学的几种现象和原因,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家庭和个人的因素,导致孩子辍学的原因还有很多,因人而异。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就是来自学校的因素,学校不光是给孩子传授文化知识的地方,还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培养孩子综合素质,培养孩子做人上人的主营地,作为学校,我们不光要把书教好,更重要的是要把人育好。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差异,因人施教。发现个体的差异和闪光点,培养特长,分层施教,不要按照条条框框,生搬硬套,不要让学生不愿意干的事情埋没了自身的优点,不要强迫水里的鱼去爬树,这样会消磨孩子的意志力,违背孩子的意愿,反而会适得其反。其次,学校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能死死的盯住课本不放,想办法要把学生的兴趣爱好,还有眼球和大脑带到课本之外,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放飞学生的梦想。还要想方设法的把学生的心收到学校里面,根据他们的渴求和张扬的个性开展相关的活动,根据不同的群体需求开设校本课程,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这样才能防治农村学生的辍学。

猜你喜欢
上学案例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上学啦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赞农村“五老”
中国火炬(2011年5期)2011-07-25 10: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