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管理模式创新

2020-12-08 03:00:43胡国军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胡国军

(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纪念中学,贵州 黄平 556100)

引言:新高考改革取消了文理分科的制度,将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纳入了高考招生的标准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成为了高考招生的重要依据。针对改革后的高考制度,学校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让各科教师认识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明确高中教学既要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要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观察了解学生,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学科,避免严重偏科的情况出现。

一、创新多样化的教师评价

传统的教师评价是一种单项的评价,由管理者制定评价内容,在一个学期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回顾。在评价的内容上,主要是以学生学业成绩为标准的单一评价。这种评价标准过度强调了一般性的趋势,忽视了教师之间的差异和个性,很难使教师形成特色化的教学。随着新高考的改革,学校必须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创新多样化的教师评价,更加关注教师多样化的发展,鼓励教师从精通一门学科发展为精通一门懂得多门学科。在评价方式上,要立足于重视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实施激励评价,从单一的只重视教学结果的评价,转变为教学结果和过程并重的评价。教师评价的主体也要由管理者转变为教师、家长和学生,以此将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以及学校的发展相结合,让每位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促进教师专业化教学的发展。

二、科学设计教学课程

走班制下,学生的自由选择课程对教学课程内容和形式也带来了一定影响,为了规避学生在选课中出现盲目选课的情况,学校需要建立课程规划领导小组,在选课制度落实前做好调查工作,包含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考试成绩和日常学习表现、未来发展规划、心理素质水平、任课教师评价等,针对高中阶段的教学课程进行科学设计,才能确保在新高考改革下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首先,学校需要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进行全方位考量,针对教学管理体系也进行完善和创新,制定能够契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课程,如课程的设计可以进行如下设计:针对三门基础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可以视情况减少课程安排,将空余出的课时设计为选考科目的设计。其他选学学科可以通过大小、长短课程的结合模式来设计,能够有效规避科目较多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等情况,也能有效改善学生选课时的盲目性。其他的诸如体育、美术课程则可以在保证原本课程数量的条件下灵活调整;其次,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课程选择权。学生自由选择课程权利不可以盲目干涉,同时还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课程,并制定科学的学习规划。在学生确定某一门学科后,学校还需要设计必修课程和契合学生发展的选修课程,并对学生的考试进行指导;最后,根据重要时间段规划课程。重要时间段如每年的高考时间,为了确保学校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学校便可以在此条件下进行课程规划,避开高峰期与低谷期,并且可以合理提高选考科目的教学时长,可以将非选考科目合理后移,但需要确保科目课程设计的科学性。

三、整合高中教育教学资源

要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首先要进行科学化的课程设置,新高考制度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科学化的课程设置,加强和巩固必修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打下夯实的知识基础,对选修课进行分层递进式教学,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特色性和自主性的教学课程。其次,要建立严谨的选课走班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高中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分重点班和普通班,但这种做法会拉大学生之间的差异,遭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而且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学习需求、专业需求、学习成绩等因素实施分层走班制度,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接受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组织学生选课组班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组织将高一、高二学年的必修课按照成绩进行分层。通过与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沟通,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分班教学。在学生选课组班后,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严谨有序的管理,可以实施教师合作、学生合作、师生合作的管理模式,以此来优化管理,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同时,可以组建多样化的兴趣学习小组,如互帮互助小组、职业规划小组、创意小组等等,以此来满足分层管理的学习需求。

四、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角色,而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教育的转型与创新也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支持,新高考制度的落实对高中学校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学生具有了课程选择权,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也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管理模式。基于此,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保证师资力量的重组,才能让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学校可以和相近的其他高中学校进行合作,加强教学合作与教学沟通,这也有利于师资力量的共享,根据学校教学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教师资源配置,可以更加快速地改善教师资源匹配问题和教师不足等问题。

结论:新高考改革充分落实了生本理念,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更加灵活也更加具有选择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这也对传统高中教学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学校需要从管理理念到实际的管理方法和课程规划等方面进行改进,抓住新高考改革所带来的机遇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