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智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气象局,宁夏 青铜峡 651600)
青铜峡市位于宁夏引黄灌区的精华之地,黄河穿境而过58 公里,自秦汉先后开掘了秦渠、汉渠、唐徕渠等九大古干渠,有“九渠之首”、贡米之乡、塞上明珠之誉。距首府银川50 公里、河东机场55 公里,包兰铁路、大古铁路横穿境内,京藏高速、古青高速、西线高速和109 国道、201 省道、滨河大道纵贯全境,乡村道路四通八达,通车总里程达1280 余公里。辖区面积2525 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8%,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29.2 万人。
围绕“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立足“黄河岸边、稻花香里、贺兰山下”三大旅游主线,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现有4A 级景区2 家、3A 级景区1 家,成功创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 处、国家湿地公园1 处、黄河旅游度假区1 处、市民休闲森林公园1 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处。鸽子山古人类文化遗址入列2016 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青铜峡市位于宁夏平原引黄灌区中部,地处西北内陆,属中温带干旱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光、热、风能资源丰富,有独特的气候资源。年平均气温9.8℃;年平均降水量177.8mm;日照充足、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5~9月气候宜人、风景靓丽,是旅游观光的黄金季节。
近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青铜峡市气象局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为纲要,以社会需求为引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气象服务工作。目前,青铜峡市气象局以宁夏智能化集约化预报业务平台为依托,形成乡镇级精细化常规预报,基本涵盖了全市范围内各大旅游景点,并开展了人体舒适度、紫外线指数、穿衣指数等专业气象指数预报,并通过电视台、微信、微博、电子屏大喇叭等多种渠道发布;针对春节、国庆等重要节假日提前制定气象服务方案,并进行滚动服务;同时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卫星资料以及各景区内的自动气象观测站等现代化检测设备对景区内的天气实况和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跟踪;并搭建了青铜峡气象微信小程序,用户可以获取最新气象服务信息和实时气象观测资料,微信小程序推广后,获得的公众较好的评价。青铜峡市的旅游气象服务还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旅游气候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针对各景点管理部门和游客的需求、期望还有一定距离,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目前的旅游气象服务产品还是以公众气象服务产品来替代,服务产品显得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例如黄河大峡谷因其特殊地理位置(位于峡谷之中)及游艇旅游服务项目,对风的预报需求较高,当实时观测风力达到4 级风时(平均风速≥5.5m/s),景点管理部门将停止游艇出游。但现有的气象服务模式仍以常规的预报服务模式为主,不能较好的满足景点需求。
目前,青铜峡市境内只有个别旅游景点内建立了自动气象站,还有很多旅游景点的气象数据只能采用附近已有的自动气象站来替代,对旅游景点的天气监测及预报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并且现建立的自动气象站往往只是常规气象要素数据的观测,像空气负离子监测、辐射监测等特殊气象要素监测更是一片空白。
旅游景点自动站的建设是旅游气象服务的基础,只有提供更加准确的气象观测资料才能做好旅游气象服务。建设旅游气象服务自动站是充分考虑旅游气象服务的需求,针对各景点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建立紫外线强度、空气负离子监测、日照自动观测云量、云高等观测项目。例如黄河楼景点游客主要关注天空状况以期为游客提供最佳赏月时间,可在其景点内考虑安装云量、云高观测设备。
气象局应进一步深化和旅游局、交通局等部门间的合作,联合推进旅游气象服务,深入进行旅游地区气象灾害研究,建立旅游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和相应的应急预案,联合做好宣传科普工作,加强游客的灾害防范意识,共同为游客打造平安、舒适的旅途。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旅游气象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特色旅游产品五花八门,如避暑旅游、冬季避寒旅游、自驾游旅游。在做好基本旅游气象服务的基础上,气象部门还应结合旅游产品的丰富和民众需求的增长,及时开展需求调研,开拓思路,丰富服务产品种类,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贴心的专项服务。如黄河大峡谷因其特殊地理位置(位于峡谷之中)及游艇旅游服务项目,对风的预报需求较高,当实时观测风力达到4 级风时(平均风速≥5.5m/s),景点管理部门将停止游艇出游;需要重点做好风的预报和服务。
随着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国民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人们对旅游气象服务越来越重视。随着青铜峡市旅游业发展壮大,为旅游气象服务提供了发展潜力和动力,不断开发旅游气候资源和不断提高旅游气象服务水平势在必行。总体上来说,我市的旅游气象服务处在发展阶段,随着气象服务深化改革进程,旅游气象服务必将不断进步,朝着多元化、精细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步满足旅游业的各种需求,致力于为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