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霞 陈晓明
(舒城职业学校,安徽 舒城 231300)
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指学习者围绕一个有意义的主题,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通过师生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最终解决与主题相关的问题,进而使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等能力得到提高。
提出主题任务→搜集资料→自主探究→成果展示→交流评价
以Photoshop 图像处理课程为例,对上述模式基本环节进行说明:
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发布学习任务。展示事先准备好的主题公益海报作品,并说明这些作品的用途以及价值。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a、规划学习小组。可以根据量力性原则分析学习任务的大小进行科学分组,分组采用抽签找朋友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之间因能力水平差异导致任务的完成悬殊。同时要求小组分工明确。
b、搜集资料。通过网上搜索、查找教材书刊等形式收集与学习任务相关的资料。
a、确定作品构思。每个学习小组根据主题,形成一个设计作品的构思框架图。
b、明确制作要求。例如,作品要满足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创意性和传播性等特点。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健康。要以鲜明的艺术表现力给人带来美感和正能量。
c、制作海报。把收集好的资料通过Photoshop 图像处理软件,在小组的共同合作下,按作品要求制作一个主题海报作品。
教师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让每个小组代表展示作品并讲解。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作品并做出评价,说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教师做出点评和知识点的强调。小组再次进行作品改进,通过互相交流评价,达到巩固知识、强化学习的目的。
由于网络资源充沛的优势,基于资源的主题学习的内涵更加丰富,学习形式也多样化,比如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学习情境,通过交互式学习,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笔者在Photoshop 图像处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把教学素材视频等发布给学生,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可视化的学习模式降低了学生的认知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果。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自身水平与喜好对同一主题进行灵活设计,选择有价值的资源,进行探究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相对灵活自由的学习方式,不仅受到学生欢迎,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发展学生个性与探索精神有很大帮助。
经过实践表明,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在提升学习者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对学习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笔者以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对安徽省舒城职业学校90 名计算机专业学生展开了为期一个学年的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实践,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笔者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通过手机进行学习资源的查找毕竟有限。另外,部分学生通过手机查找学习资源,再传到电脑上使用。这样以来耽误了上机练习时间,导致课堂学习效率降低。教师要想在实际教学中能够顺利运用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教学,必须在条件满足的环境下,为学生提供充沛的资源,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资源的搜集和整理。
针对搜集的资料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等方面的问题,我们更加需要深入的思考。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对于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例如,在《图像处理》这门课程中,学生在上机实践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素材资源,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来满足需求。在网络搜索过程中,由于个别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会出现上网偷偷玩游戏或者浏览其他不相关的网络信息而影响学习。为了避免学生上课开小差,教师可以提前找到一部分相关的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发送给学生。或者给学生一些指定的网址,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查找资料。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监督学生的学习状况。
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在学习时间上要求比较多。笔者所在的学校中,《图像处理》课程的课时安排比较少,每周只排四节课程。再加上机房少班级多,每周上机实践只有两节课。学生的上机实践受到了限制。在上机课时不足的情况下,要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周期时间相对较长。解决的办法是,尽量在安装多媒体的机房进行教学。把课堂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
由于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的课堂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团队合作的形式对一个学习任务进行探究,这样的课堂灵活性很大,对老师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要求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组织和操控课堂的能力。应对策略是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才有可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原则,让课堂教学高效而有序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