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视阈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20-12-08 03:00:43鲁蕊陈默谢亦凌宋可铭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鲁蕊 陈默 谢亦凌 宋可铭

(华北科技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1)

一、网络舆情视阈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

首先,当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够成熟,对新媒体的了解与运用不足,从而对于信息缺少完全正确的判断能力,表现在大学生对于信息的判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很多情况下大学生对于信息的判断都是“人云亦云”,很少能够具有自己真实的想法。而大学生的数量众多,是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群体,如果大学生对于信息的传播与评价处于一个错误的观念内,那么很容易带来负面的舆论引导作用,在这样的趋势下,大学生群体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也会影响别人,导致恶性循环的发生。

当前大学生由于心理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其还没有走出大学,没有进入社会,这导致学生对于很多信息的判断具有片面性,大学生一旦被这种偏激的想法所影响,就很难实现媒介素养的提升。因此当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总体来说还不够成熟,还有很大的待完善空间,这些都需要教师和社会多加关注和引导。

二、网络舆情视阈下大学生媒介素养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

大学生在社会上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者,大学生每天都能从各个渠道来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果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较低,那么很容易在网上随意评判,从而影响整个大学生群体,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不良的舆论引导。大学生数量众多,而且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快,其在网络伤很容易形成一呼百应的势力,一旦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出现问题,就容易引起网络上的一股不良浪潮。

根据大数据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普遍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的优化与提升,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舆情的引导存在正向和负向两个方面,对于网络信息的判断过于情绪化,导致学生经常被虚假信息所蒙骗。

三、网络舆情视阈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策略

(一)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在网络舆情视阈下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首先学校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当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调查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之后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来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网络教育平台,通过网络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与成长的良好空间。在构建这一网络教育平台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多主体的参与,在这个平台内要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团队、学生代表、社会相关部门等,由这些不同的主体来共同成为对学生媒介素养网络教育平台中的一员,这样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指导和全面化的意见,从各个角度来教育大学生,让大学生认识到当前自身媒介素养地不足之处,从而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大学生媒介素养网络教育平台中的所有教育主体都要定期培训,不断增强自身对网络舆情的了解与认知,从而保证给大学生提供有效正确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二)创设网络舆情的绿色环境

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为了在网络舆情视阈下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学校和教师方面一定要为大学生创设网络舆情绿色的参与环境,也就是说,要传播积极正向的网络信息,引导学生以全面且积极的思想面对网络上信息的传播,对于一些网络信息的接受,一定要有选择性的听取,不要被负面网络信息的传播所影响,形成思想上的偏差,这就需要学校及教师要对于学生网络舆情的参与环境加强管理,一定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不能因为是网络就忽略了管理,这会让不法分子钻到法律的空子,将一些不良信息上传到学校校园网内,影响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参与环境,只有保证环境的洁净化,才能够加强大学生对网络舆情正确全面的认识,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三)加强师生互动,发挥言传身教的力量

教师是大学生学习与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引导者,大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心态和立场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要发挥自身正确的引导价值,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语和行为,通过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心态和立场。比如说在面对一则网络信息时,教师要科学客观的来分析这一则信息,决不能带有过多的个人情感与主观色彩,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判断。同时教师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可以通过线上互动、案例剖析、日常管理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关注,解答学生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与科学的判断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网络舆情视阈下正确行使自己的言语权。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网络舆情的视域下,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群体,社会各界、学校领导和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价值,从当前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从中发现学生媒介素养的不足之处,采取科学的策略来针对性的解决,有效推动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