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晋 2.郭宝新
(沈阳康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与机械制造系统的集成越来越深入,目前,相关人员对机械自动化技术与机械制造相关性的研究正在升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相对于传统制造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已逐渐成为机械设计制造业的一项新技术。它的应用有利于生产率的快速提高和产品质量的保证,符合预期的目标。
机械自动化综合多种学科且有着广泛应用空间的学科技术。一般而言,将机械自动化技术理解为系统工程的一种表现方式,其主要由程序单元、作用单元、传感单元、制定单元以及控制单元这 5 个方面共同构成。
1.程序单元:程序单元作为整个机械自动化系统工程中最主要的单元部分,主要用于解决系统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问题。
2.作用单元:作用单元是整个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前期性单元部分,主要对系统进行能量施加和定位明确。
3.传感单元:传感单元则是整个机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性单元部分,主要对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实时状态以及性能参数进行检测。
4.制定单元:制定单元可以说是整个机械自动控制工程中的核心单元部分,通过对传感单元所传输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制定并发出相应的动作信号。
5.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整个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的保障性单元部分,其主要用于解决单元制定和动作调节。
对于机械制造而言,其集成化主要是指技术经营和技术功能的集成。在信息技术作用下,计算机集成化制造能够对企业参与制造的全过程进行整体性优化。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动态集成能够将企业内部动态集成为一体,从而强化其与全球化竞争过程中的关键性需求的融合。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以及数控加工技术逐步引入到制造系统中。现阶段,以 CAD/CAM 为主的 CIMS 工程应用方式实现了对机械制造行业的有效覆盖,未来必将成为机械制造行业中最核心的生产方式之一。
柔性化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能够根据外界因素作用力的差异表现出与之相对应的适应能力。换句话说,在柔性化应用过程中,生产出的产品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的更改特性。现代机械制造行业必须针对终端用户的各类需求及时精确地做出反应,进而对机械制造产品类型和结构属性做出相应调整。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柔性化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其在确保必要生产柔性的基础上,对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了合理优化,并在构建产品制造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将计算机管理的工作效益发挥到最大。在当前技术条件的支持下,敏捷制造已成为柔性化应用的必然选择与发展趋势,其最显著的应用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2.确保产品交货期,满足客户需求;
3.强化信息系统运行全过程的可靠性;
4.优化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应变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满足机械制造产品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智能化机械制造技术融合了包括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系统工程管理技术均在内的多项技术。通过与专家系统的结合,智能机械能够根据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进行智能化转变。机械智能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具有良好的人机工作界面,在制造生产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良好的人机交流与沟通。智能化应用的关键在于以智能化技术方式对人类专家的智力活动进行模拟,进而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专家化运转。与此同时,由于智能化技术的引入,系统还能够针对自身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性检测,确保运行的最优化。
很显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和城市化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整个世界范围内经济市场的竞争行为呈现出了较为剧烈的发展趋势,从而使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企业处在了一个不断变化发展且无法完全精准性预测的环境当中。从宏观角度上来说,各个行业领域在整个发展大环境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领域要想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稳定的生存和发展,其根本在于以技术进步和更新为动力,支持企业的优化和升级。对于机械制造行业而言,加大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才是根本。总而言之,本文对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和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