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石
(辽宁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99)
社会调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大学生社会调查是指在校学生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通过文献调查法、实地考察法、访问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对社会进行考察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开辟了新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调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对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能够真正了解社会,了解我国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实际,增长社会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自己组建调查小组,独立完成活动计划的制定、任务的分工以及与考察对象的沟通,最后撰写调查报告,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在未来择业与创业中获得必需的基本素质打下基础。
在社会调查中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开拓了视野,学生就社会热点问题自主拟定调查题目、设计调查方案,对调查获得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最后形成调查报告。改变了以往单纯从书本学习知识的方式,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增长了知识和才干,积累了经验,提高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在内容的把握方面不到位,在社会热点问题的把握上往往拘泥于形式,社会调查内容和形式脱节,理论与实践分离,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与党团组织的社会实践常常混为一谈,没有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特色,没有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社会调查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系统的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此培养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能力,实际上很多高校既没有开设社会调查相关的课程,也没有开展社会调查相关知识讲座,而把此项活动变成教师的个人教学行为,导致学生这方面能力不够,因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方面亟待加强。
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应综合考虑是否为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提供保障。目前的评价标准还比较单一,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主要是以社会调查报告为最终考核依据,而对在社会调查实践中所取得的收获、能力的提高和其他诸多方面的成效的评价则相对较少甚至是没有。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评价体系应该采取调查成果评价、论文答辩、实践态度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对此学校应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
由于学生对社会调查不够重视和缺少系统的培训,所以把社会调查简单化,对调查材料的分析不够深入,达不到透过社会现象看本质的目的,因此开展技能培训十分必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社会调查选修课程,并编写相关教材,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方法的理论培训与能力培训,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社会调查创新实践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需要在组织领导、教学管理、经费提供等方面形成成熟的运行机制,教务部门要从资金、课时分配、师资、设备等几方面来保障社会调查的顺利开展。特别是经费保障方面,要划拨专门的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当中,从制度上保障教师的权益,创造开展实践教学创新的环境,从而激发教师创新的热情,制定社会调查的监控管理制度和评价反馈制度。
要建立多样化考核机制,目前对大学生社会调查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调查报告,这种方式过于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社会调查的考核不仅通过调查报告,还要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综合表现以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情况评定成绩,可以采取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结合,对于优秀典型在一定范围内加以表扬和宣传,挖掘其中有新意、有创意的典型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个体、学校、社会综合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