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兴春
(贵州省望谟民族中学,贵州 望谟 552300)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很大的不同,在教育中的体现就是各种新学科的出现,信息技术就是其中之一。曾几何时,信息技术还不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学科,仅作为副课被高中生当作兴趣学习,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重新对很多学科进行了新的认识,一些新的学科也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研究方向,文章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论高中信息技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核心素养这个词早在2014 年就被提出,而距这个概念提出至今也已经过去了好多年,在这些年中教师也无数次地去说核心素养,甚至将核心素养摆在了一个教学的终极目标的位置,致使不论是谁在提到核心素养这几个字时都会倍感亲切,但在具体教学中却发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总是“雷声大,雨点小”,部分老师都知道核心素养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也懂得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偏向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在具体教学中却总是分学科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这里的“分学科”指的并不是将各学科分开教学,而是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仅重视高考必考的学科,对信息技术这种高考不考的学科老师往往是一笔带过,并不会进行专业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这种一笔带过的教学模式也就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只了解一些泛泛的知识和基础的操作手法,并没有形成对这个学科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泛泛的知识和基础的操作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忘了,这也导致学生在上完课后觉得没有什么实际的收获。
与其他学科不同,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学科,在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谓实践能力就是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能力,这种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解决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只懂得表面理论知识,并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问题,在实际粤教版信息技术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图片加工与采集的课程授课中,老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出更多种类的课堂和课后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图片加工和采集技术,让信息技术课上学习的知识真的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益,真的作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小组学习是当下非常流行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教师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鼓励和帮助也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而在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计算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有助于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实际计算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创新课堂授课方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辅助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例如在进行粤教版信息技术教学中第一章认识多媒体技术需求分析一章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将课堂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课下自主准备课堂内容,对这一内容进行讲解,第二天老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多媒体技术需求的分析,这样自主分析的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记住课堂上讲的内容,这种自己分析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对结论产生的过程有一个大致的学习和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未来的社会是孩子们的,未来社会的劳作方式变成了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信息技术在未来一定会得到空前发展,但同时也必须意识到信息技术环境下也是有一定的社会道德需要遵守的,健康的信息技术环境与信息技术本身的进步是相互促进的,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对学生的具体信息技术操作的教育以外,还要对学生信息技术使用素质进行教育,给学生讲一些近年来频发的信息技术网络暴力,让学生引以为戒,并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让学生了解到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不论是在现实社会还是网络社会都是有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需要遵守的,从而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述,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了学生成长成才所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而信息技术学科本身也具有学科内容庞杂、知识覆盖面比较广的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总存在功利性比较强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也导致实际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学科素养和核心能力培养出现困难。因此在高中实际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科教师必须树立新型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构件现代化、科技化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