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江波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4)
当今时代下的微商是指在移动社交平台上,于社会化媒体下,个人或者企业开展的新型电商模式,其愈发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近几年我国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现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鼓励支持,因此,剖析大学生微商创业面临的困境并基于此探索有效路径,在互联网时代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由于高校的创业教育普及不够深入,当今大学生对微商创业的定位存在偏差。从好的方面来说,进入社会前的微商创业可以提升学生创业水平,丰富创业与工作经验的同时也可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为将来正式步入社会搭建坚实桥梁。可是当前大学生进行微商创业的目的比较单一,对微商创业的定位仅局限于收益方面,仅仅把微商创业当做一种快速获取金钱的方式,没有对微商创业可以磨炼心理素质、强化技能方面加以注重,大学生对微商创业定位的不明朗,容易使学生沉浸在短期的收益中,不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
当今商业环境较为复杂且多变,学生对社会环境分析不够透彻,容易产生创业隐患与风险。一方面大学生进行微商创业意味着提前步入商业环境,可是以往学生接受的都只是学校的教育,学校所创造的单纯的人际社会环境容易导致学生缺乏社会思维,削弱了学生的规避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大多是从课堂和书本上学来的,创业实践活动不多,对现实社会环境分析不够透彻,理论和现实的差异容易使学生产生较大心理落差。商业社会环境往往都是复杂残酷的,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往往比较单纯,很可能会由于认知能力的薄弱失去正确的辨别是非能力,导致最终造成人财两失的结果。
学生创业者只有具备乐观、坚强、诚信等良好品质,才能充分将创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为创业成功带来更多可能性。可是现实中部分大学生缺乏坚毅的品性,遇到一点挫折就轻言说放弃;还有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基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不注重客户、学校、团队、产品提供商等各方的实际需求,商业运营效果不佳;还有部分大学生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只会在网络平台上沟通相关创业事宜,不能及时了解到团队、客户、提供商等方存在的问题以及诉求,不利于微商创业的良好开展。
高校是增强学生创业水平的关键力量,应加强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力度,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其创业潜能与经营思维。通过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推动,学生可以对创业的定位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心态。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水平,高校应当不断突破课程理论教学,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出发构建完善的微商创业体系,对学生不断加以指导帮助,对落伍陈旧的微商创业知识及时实现更迭换代,保证学生可以接收到更加现代化、系统化、可行性强的创业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持续献策献力。
在加强创业教育的同时,高校也应当积极创立政企合作的教育模式,给予学生更为自由良好的创业空间与成长环境。高校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开展相应微商营销赛事,丰富学生创业实践经验;同时高校也可组织学生们深入到企业内部学习真实的运营模式,减少大学生微商创业过程中的风险隐患;高校也可与政府合作,搭建可以进行实际微商创业的基地平台,开展相关创业鼓励项目和资金赞助项目。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政府也可搭建创业咨询平台、权益保障平台以及法律援助平台等,并相应制定具有监督性、公开性的制度,为大学生提供微商创业后援保障。
高校可开设有关以增强大学生法律和诚信意识、建设良好心理素质的创业课程,并辅以有关创业心理讲座或者座谈会,邀请知名专家或者创业成功者进行演讲,有针对性的根据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帮助。给学生们介绍微商创业中最常出现的运营问题以及心理问题,传授创业经验以及能够应对挫折困难的方法。除此之外,高校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身爱好来选择营销产品,学会以长远发展的眼光作出创业规划,以便学生能够以积极坚毅的态度面对问题,于自我鼓励中依托现有资源发挥微商创业良好成效。
微商创业集移动平台、社交平台、电商模式于一体,高校、企业、社会需要对这种电子商务形式的创业目的以及定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大学生创业目的以及微商创业特点,开展有效的教育对策,在剖析大学生当前微商创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现实需求出发探索有效应对策略,优化大学生微商创业行为,规避微商创业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