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林园
(贵州省望谟县第二小学,贵州 望谟 552300)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时方式方法过于单调,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不断进行重复,由此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巩固。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不能明确实践阶段的问题,导致课程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学生的演唱技能未能显著提升。这些都是教学方式方法的问题,影响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所以教师需要调整课程策略,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改进。
目前从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实际来看,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形式化问题普遍存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引导阶段对发生练习的漠视,导致学生音乐学习基本上停留在理论环节,使发声练习对学生音乐学科能力拓展的价值和影响未能有效发挥。教师在发生练习教学阶段常常会存在忽视学生学情,盲目跟进课程教学目标或教学改革要求的现象。日常教学阶段歌唱练习、赏析教学阶段设置大量的曲目内容,导致教师对课堂时间的安排有失合理,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降低,最终导致音乐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为确保课程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完成,常常会出现忽视学生基本学情的情况,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偏好很难在课堂学习阶段得到充分满足。教师没能找到学生兴趣培养的关键点,对教学时机的把控不精准,导致学生对音乐曲目演唱练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不足。
小学音乐教师在歌唱指导阶段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行为意识的培养,能够将少年儿童的形体特点自然展现出来。音乐课堂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讲授,通过游戏、情境、教辅技术结合的途径,经过综合性的教学实践探究,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个人能力的拓展。趣味发声练习在课程教学环节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处理音乐学习的盲点。学生在实践阶段对歌唱技巧的理解与认知水平增强,能够全面提升发声练习质量。学生在课堂训练阶段将个人能力与基础知识储备协调应用,随着课程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也能获得能力拓展的机会。教师要注重歌唱教学曲目的筛选应用,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做好学生全面性引导。
教师要让小学生明确,要想达成歌唱目标,需要在表演阶段清晰准确地发声,经过对饱满、圆润的音色掌控,同时配合相应的气息并做好站姿的调整,才能确保演唱效果。气息控制对学生的发生技巧要求诸多,教师要重视锻炼学生的肺活量,并注重学生吐气阶段的均匀性,这样发声练习的效果就会全面增强。教师可以让学生面对墙壁站立,并在对面墙壁相应位置放置卫生纸或塑料袋,卫生纸以及塑料袋粘贴在墙壁上的时间,就是学生在演唱阶段能够自由控制气息的时间。对学生发音方面的练习,教师可以利用音阶的形式进行训练指导。发声阶段讲求气息均匀及强度的控制,如果学生在趣味发声练习之下,能够利用较小量的气息将声音发出,这就表示学生通过训练已经掌握了气息控制的技巧,学生在演唱阶段能够控制体力的耗损,最终的演唱效果也能达到目标要求。组合需要唱跳能力俱佳,通常会利用头部、后背进行气息的转移。专业歌手对头腔、口腔的发声能力和把控能力较强,而小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教师可以让他们从呼气开始,发声“呵”“哈”,然后教师将音阶逐渐抬高,给学生做好示范并要求学生跟随练习。教师帮助学生控制声带,从腹部开始发声,将自己的气息控制到位。站立阶段学生将自己的肩膀打开,始终保持脊椎直立的状态,两腿分开做到与肩部同宽。学生整体的站立姿势较为挺拔,将自己的腹部收紧控制气息,整个身体都能配合演唱过程,最终发出的声音也是充满力量感的。
小学音乐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课程敏感度培养。教师要掌握趣味发声练习的要点,将传统歌唱教学理念进行优化改进。在以往的音乐学习中,学生常常会认为乐器演奏是音乐创作、表演的主要依据。而从音乐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脱离对乐器、技术的依赖性依旧可以将音乐表达到位。现阶段教师在音乐教学期间已经开始强调生活化的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不少网络上的音乐短视频都会利用碗筷进行曲目表演,因此教师在趣味发声练习期间,可以将一些日用品诸如锅碗瓢盆等材料运用起来,让学生受到启发,认识到艺术与社会生活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从学生兴趣引导开始,让学生善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尝试拍打身体的不同部位并发出相应的声音。教师还可以将学生音乐节奏感训练与学生发声练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拍打课桌、书本的形式为正在演唱的学生进行伴奏。课程教学活动的灵活性提升,有助于学生之间良好友谊关系的建立,由此将歌唱教学效率全面加强,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练习环节。
综上述,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歌唱环节中,学生能够掌握发声练习的要领,对提升自己的歌唱水平有积极的影响意义。从学生的学科能力发展层面上看,教师强调歌唱教学中的趣味发声练习,能够将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升,实现歌唱表演的情感带入。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知理解更为全面,在音色、强度、情感等方面的把控都能呈现出较为理想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