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光
(佛山市三水区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广东 佛山 528100)
中职教学阶段是学生心智发育的重要过渡阶段,通过中职教育的有效培训,毕业后大部分学生是直接面临工作的状态,因此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培养,成为中职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在中职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对于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有天然的教学优势,一方面体育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灵活多变性,另外一方面体育教学本身以实践教学为主,两方面的教学优势使得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第一,中职体育教学帮助学生适应大集体环境。在当前的中职体育教学活动中,中职学生的年龄普通偏小,同时在家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一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潜在意识,缺少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能力,使学生短时间内不适应大集体生活。而中职体育教学活动的不断开展,促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加强与其他学生的融合力度,发展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中职学校这个大集体环境,为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中职体育教学活动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育教学活动分为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的活动中,学生不断发散自身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加强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通过中职体育教学的不断延伸发展,使学生顺利适应社会。
在中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极大影响学生的能力发展。基于此,学校应大力提升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以期通过教师良好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建立社会意识。在以往的中职教学活动中,学校对于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并不大,导致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无法有效传授学生源源不断的知识和意识,使学生无法建立自我社会意识,难以适应后期发展。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指引下,学校一方面加大对于体育教学的经济建设,另外一方面加强对于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两个方面的不断加强,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使教师掌握更为丰富的体育知识,利用体育知识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帮助学生建立社会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环境的广泛存在,逐步培养学生想要融入社会的想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然不适于当前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广大中职体育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形式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将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两手抓,将理论体育知识融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而不是将理论知识留于课堂,和实践分开练习,造成两种教学效果均不高的局面;其次建立多种体育活动形式,比如增加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使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快乐,同时体悟体育竞赛的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通过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断结合,使中职学生的体育能力能够进一步提升,同时建立的活动多样性,使学生通过接触不同的体育项目,在不同的接触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内心,使学生的内心有不一样的触动,以此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
在中职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是有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途径之一。在传统的中职体育教学课堂中,往往是教师领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这种形式不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发挥,禁锢学生的学习水平,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使学生不敢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既不利于学生后期的适应社会,同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中的要求。通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宣传,首先教师逐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教学领导者转变为教学引路人,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其次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自我发挥,对体育项目的各种想法进行热烈讨论,尤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互动中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学生逐步提升学习自信心,去除学生内心的自卑感,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从容面对领导,拥有处变不惊的能力,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水平。
综上所述,中职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广大中职教师应充分重视中职体育教学在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培养手段,通过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建立学生社会意识,丰富体育教学活动形式和内容,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日后进行学习阶段和工作岗位的有效过渡,增强学生快速融入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