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林华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如果从绿色发展的理论来源看,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里涉及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由此可见,绿色发展最初就是从中国自身发展而论的。但是,理解绿色发展是不是就只应局限于国内,局限于中国自身的发展问题。显然不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发出了:世界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战略倡议。从美丽中国到美丽世界,理解绿色发展理念不应局限于中国自身发展,局限于国内。党的十九大所以提出建设美丽世界,是因为现实中西方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出现了各种问题,其中就包括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等发展问题。因此,认识绿色发展理念应该从全人类发展必由之路来正视。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绿色发展的特征之一。从绿色发展理念看,应该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高校思政课说的主要论点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开发自然。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一个认识进步和深化,肯定是正确的。但如果对此问题的认识仅限于此,则显不足。如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立足于什么理论观点,如何解决人与自然严重失衡问题,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构建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有什么意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有何启示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涉及,那么大学生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只能是片面和缺乏深度的。如果对这些问题全部展开阐述,教学时间未必充足,这就需要教师很好理顺其中的理论逻辑关系。
从教学实践情况看,大学生们对这两者的关系都有一些认识,但都说不清楚说不深刻。这种情况,主要是对这两者关系的认识模糊。教学中,重点就是要讲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一般而言,可以把两者关系简单概况为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但要对此有更多了解,教学内容必须进行适当拓展。绿色发展最早出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 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选择》,所阐述的是中国在走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才重点提出绿色发展,是把它作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甚至更长远发展的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绿色发展是一种发展方式。从狭义上说,它就是通过节能降耗、产业转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从广义上说,绿色发展就是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认识的建设规律,绿色发展正是在认识到这一建设规律后的发展之路,也是必由之路。只有真正实现好落实好绿色发展,才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常情况下,今天提出人类社会发展要走绿色发展之路,主要是从地球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来看问题症结所在。从总的方面看,这样看问题大方向没错。但对问题的理解太粗太浅,很难做到深刻认识和理解问题。首先,如此看问题很容易让学生理解为人类社会发展与绿色发展就是单一的人与环境问题。甚至理解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问题。实际上它应该还是一个政治问题,至少在中国这个问题包含着政治。早在2013 年4 月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如果仍是粗放发展,经济搞上去了,到时候污染严重,资源环境完全承载不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会是什么形势?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倡绿色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不能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各级领导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转变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其次,应该从中国梦层面拓展认识。很多学生认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与绿色发展关系与中国梦应该没有关系。其实,这是对中国梦理解不够全面造成的误读。中国梦是强国梦,也是美丽中国梦。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可以说没有美丽中国梦,就没有富强中国梦。在中国梦提出之时,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很清晰。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水的时候指出:原油可以进口,世界石油资源用光后还可以有替代能源顶上,但水没有了,到哪儿去进口?同年,他又谈到了森林,指出:森林是国家、民族的最大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气候安全等,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其实,我国何止是淡水森林的约束加剧,其它重要资源也不乐观。我国想在世界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必须改变粗放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梦实现的唯一正确发展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个人生活与绿色发展关系问题,学生多是从生活中最直观的感受和所见所闻来谈认识的,列举最多的是使用一次性筷子、少用塑料袋、出门少开车多用共享车等生活方式来谈个人与绿色发展的关系,比较肤浅和表面化,认识也很不全面。所以教学中非常有必有拓展认识思路。首先,要从消费模式谈个人与绿色发展的关系。消费模式涉及到消费观念,观念又影响行为。倡导绿色消费观念,形成绿色消费行为,可以说是更深更全影响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变。大学食堂餐饮浪费现象比较常见,原因是观念和行为两个方面。其次,要从生产方式来谈个人生活与绿色发展的关系。虽然大学生对生产方式影响有限,但生活方式会影响生产方式。因为生活方式绿色化会推动甚至倒逼生产方式绿色化。每个人都有责任都能起作用。国人喜好面子,追求奢华,很多产品就会过度包装。教学中,如果能从生活、生产方式来启发学生认识个人与绿色发展的关系,看问题的视野会更宽广,认识和站位就会提高。
以上是在相关的教学内容中的一点认识与体会。经过对绿色发展与个人关系的认识和知识拓展,可以提高大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也是提升教学参与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