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2020-12-08 03:00:43魏洪明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魏洪明

(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第三小学,江西 抚州 344000)

引言:整个小学教学过程中,阅读占据比例最大,是积累知识的最好方式,同样的,小学也是学生求知欲最为旺盛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极大提高。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也要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确保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激发自身的求知欲,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着较大比例,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接收知识,也可以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人格[1]。教科书上的文章大多经过精挑细选,这些文章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与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此同时,教师如果能利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引导,便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教育事业愈发重视,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教育水平才能得到真正意义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形式主义

目前,我国大多数教师对于阅读教学都没有太过重视,大多数阅读教学培养重点都放在了知识点的传输方面,甚至部分教师只追求“不求甚解”即可。

在大多数课堂中,教师都会组织学生通读整篇课文,随后便开始对文章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完全没有给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学习能力的时间与空间,对于课文中的教学也仅仅是好词好句与生僻字教学,将整篇文章的内容与情感抛诸脑后[2]。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反而会让他们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并且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教学变得毫无意义。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当前,我国教师的教育理念都过于落后,也没有创新的教学模式,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就必须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全新教学理念,保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全新教学模式进行合理运用,以免在教学过程中滥用不熟悉的教学模式,非但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而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三)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方法单一,数量有限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基于课文中的文章,小学课文较少,完全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让学生的阅读总量受到了很大限制。与此同时,我国的课堂时间一般是四十五分钟,十分钟课间休息,课后作业又过于繁重,导致学生没有空闲时间阅读其余文学作品。严重压制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为了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就必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阅读情境

在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应该适当地为学生建立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感情,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文章的情感,并且积极鼓励他们互相探讨,让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学习知识[3]。同时,教师也应该深入挖掘文章的情感,确保在构建教学氛围时不会弄巧成拙,保障学生能够适应相应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进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时,可以提前为学生们讲述抗日时期抗日英雄们的惨痛经历,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抗日战争资料片,让学生在悲怆的氛围中阅读该篇文章,并在这种氛围中,感受抗日战争的惨烈。教师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身对于抗日战争的理解,以及对抗日英雄的感情,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家国情怀。

(二)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同时也要让学生深入理解每句话每个词的意思,让学生做到“咬文嚼字”。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为学生留出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在进入学习状态之前对课文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与不能理解的句子标记出来,在课堂上,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提问,解决自己的问题。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积极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保障阅读质量。

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适当的播放有利于学习的轻音乐等等。

例如,教师在进行《田忌赛马》一课时,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时间,并且引导他们记录自己不懂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提问,让他们在课堂上敢于发言,以此提高学习热情,拉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在提问与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以课文为本,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同时也要打破教材的桎梏,为学生进行与课文相关的引申教学,将课本外的文章也用于日常教学当中,为学生建立一个多元化课堂,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产生对课文相关内容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在课堂外积极主动学习知识[4]。

例如,教师在进行《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为学生推荐《朝花夕拾》一书,并且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向他们提出问题:为什么闰土对鲁迅的称呼从“迅哥儿”变成“老爷”了,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鲁迅先生为什么又要让闰土“像往常一样,叫我迅哥儿就好”,其中闰土和鲁迅到底处于一个什么地位等等。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接触外界阅读资源,在课堂范围之外自发学习。

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小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同时,阅读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自居探求知识,而非被动接收知识,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