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桂平
(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江城希望小学,湖北 恩施 445000)
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学生而言,写作是创造性表达过程,也是语言文字交流的方式,它可以全面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发展目标,强调学生兴趣培养的基础上,要求注重学生写作思维和表达逻辑的引导,同时要求学生可以灵活应用所积累的素材和方法,创造情感深厚、逻辑清晰其语句通顺的作品。本文即相应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方法。
教材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引导手段,无论是词汇、语句的学习,还是整体写作方法的了解,都需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引导。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特别关注小学语文写作与课堂教学任务的融合。传统教学中,写作往往独立展开,教师更多只是强调素材的积累和表达方法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写作思维的构建和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写作综合素养长期得不到提升[1]。因此,具体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文中有益的作文指导内容,在语言、情感的表达和框架罗列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展开细致的教学,确保学生可以对写作形成自我感知,并有意识地在学习中强化和练习。
以“走月亮”这一内容为例,首先文章语言优美,呈现了月光下美丽的景象,并且蕴含了“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流露出“我”的幸福和快乐。那么教学中老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美,了解语言组合的方式,以构建语言规范表达的思维。具体实践中,需要精选句子进行详细的解读,让学生更深层地领悟作文表达的规律。
在小学作文考查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命题作文或者是半命题的现象,由于小学生经验较少,缺乏高效的写作思维和观念,很难快速形成完整作品。另外写作主题部分是学生没有切身体会的事物,则无法产生情感和思绪上的流露,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以客观问题为出发点,引入相关的主题案例,然后指导学生根据命题进行思考,正确审题、立意,再进行素材的选择,等形成初步的构思后起草内容,流畅完成命题作文。要注意的是,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做出适当地修改,提升写作质量[2]。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运用单元中的写作主题展开指导,通常来说,单元主题作文和课文中的几篇文章有一定的关联性,那么教师在指导课文时,即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学习表达方法,然后统一总结完整的写作技巧,构架深刻的思维框架。在学生形成良好的体验和感悟后,则创设主题情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积累的素材写文章,灵活应用知识。
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此篇文章属于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游记,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游记,因此在这一单元中,以“游记”为主题,向学生介绍了按照游览顺序记叙文章的写作手法。在文本中,作者依次描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路上的见闻、游外洞、外洞进入内洞、游览洞内的所见所闻、乘船出洞的一系列情况,为读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那么将其作为案例导向,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完成一篇“游记”文章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充分了解顺序记叙的技巧。然后向学生下达半命题作文任务,利用多媒体创建情景,指导学生利用课文中学习的写作技巧来描写,从而训练知识的应用能力,将所看、所感以及所想以逻辑清晰的语言表达,强化写作技巧的实践。
写作除了语文基础知识和技巧的支持,还需要学生对事物建立感悟,对情感进行表达,所以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生活化的素材整理、生活化的写作情景创设、生活化的命题等几个部分着手,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的整合,创作出深刻的作品[3]。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创建丰富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记忆,然后启发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来捕捉生活场景的趣味之处,并运用规范的语言将其呈现为文字,使写作更具真实意味。另外,还需要特别强调生活素材的积累,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画面,比如个性化的人物特色,还有自身的所感及时记录,为今后的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猫”这一内容为例,作者在生活中通过观察猫的动作、神态,倾听猫的叫声等方法,以通俗且生动的语言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进行描写,同时还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刚满月小猫的调皮。那么以此进行作文教学的深化,教师要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某一动物,了解它们的叫声、形态以及动作,然后就个人观察的结果运用通俗语言表达,并同时保证内容具体,能够真正展现动物的形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一直以来是学生抵触、教师头疼的语文教学内容,其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同样也是综合素养的反应,所以在短期内难以产生实质性效果,需要长期进行积累和强化。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需要创新理念,注重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并加强教材的应用,挖掘有益的思想方法和写作技巧进行指导,结合生活化写作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运用灵活的技巧感受写作魅力,持续性地通过练习提升语文写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