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宇
(哈尔滨金融学院 商务英语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在二语多义词习得的教学初期,应该注重对多义词原型义项或核心语义的渗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词汇基本语义在一些场景中的基本应用,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构建多义词网络,不断的向学生教授相应的多义词引申义和派生义,强化学生对辐射的边缘语义理解,培养学习主体准确运用多义词不同语义的能力,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认知体验在语义迁移机制中的作用。比如在讲解“spring”一词时,利用一年四季可以使学生对“春天;春季”的原型语义有明确的认知,基于这样的认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想春季的自然景象如冰雪消融、泉水流动的场景,利用自然环境引申出“泉水”的语义,加深学生对引申词汇语义的理解;由于春天来了,小动物们也都开始在草丛上,它们在草丛上蹦跳玩耍,进而派生出“跳跃”的语义,而人们在“跳跃”的时候往往就像“弹簧”一样向外迸发,继而引申出“弹簧”的语义,教师在扩展新语义的时候通过引导学习者激活先前习得中的相关背景知识和认知体验来理解新的相关语义,利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手段对多义词的基础语义进行正确的认知迁移,环环相扣,加深学生对二语词汇语义的理解。但是随着多义词语义的不断更新和语义输入量的不断增加,以联想和启发学生领会和理解语义的方法并不能实现对二语多义词语义的完全习得。在以往的多义词教学中,由于不重视对二语词汇语义网的构建,学生的二语词汇认知区经验相对贫乏,在语用时更容易倾向对应母语的词汇语义区,常常迁移出语义混用、前后不搭、死板对应翻译等现象。
首先在二语语义的输入阶段,教师应尽量输入一些具有显著特点的词汇来吸引学习者(宿主)的注意力,也就是说所输入的词汇语义应该是易于学生理解的,这样所输入的正确的多义词语义才有可能被学习者同化,停留在学习主体的概念体系中。同时,这些输入的模因应最大程度的保留源语的原汁原味和地道,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要经常翻看英英词典,在保证模因输入正确、规范和典型的同时,方便学习主体长期的理解和记忆,在模仿后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减少语义在语境中的误用;此外,多义词各义项作为模因不断输入的过程还应该注意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致,新输入的语义要注重联系先前输入的语义,进行适当性的重复性输入,能够加深学生对二语词汇运用的熟练程度,进而降低母语负迁移带来的习得干扰。
在教学中还应该重视学生在语义习得中的主体作用。语言模因作为认知的信息单位输入到学习者的大脑中,学习者接受模因后自然成为了模因的宿主,宿主对于模因的选择与使用直接影响了语义习得的输出效果。因此,在语义模因输入的初期的教学中,针对学习者认知年龄、能力、经验不足等方面的不足,从根本上加强对学生长期记忆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词汇组块和情景帮助学生记忆词汇语义的形式和使用规则,抓住学生外语学习的年龄关键期,培养学生语言的记忆能力。学习者中期的语义认知中受到先前语义习得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变得十分关键,当前的教学仍然以教师大量讲解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为主,课堂气氛十分呆滞,也造成了多义词语义死板对应的现象。因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充分发挥模因宿主的主体作用,遇到挖掘多义词引申和派生的外延语义时,应把这样的任务留给学生,有意无意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义推理能力,在学习推理偏差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和线索提示,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语义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语义模因的理解和选择能力,为后期多义词语义习得提供足够的语用知识积累。随着多义词语义学习量的不断增加,为了减少言语失误,在后期的语义教学中应将多义词的语义与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正确的激活新旧语义之前相关联的信息单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复杂二语语义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为进行创造性言语输出提供有力保障。
在后期的多义词教学中,可以基于前期所构建的语义网,在教学中教会学习者推测语义的方法,如在对语义网节点的各个义项讲解过程中可以例句、图示等手段,强化学习者认知中语义网向外辐射的路径,包括词汇基本语义和边缘语义的一些常见搭配等,帮助学习者在融汇贯通各节点义项的同时建立对不同语义之间关联的认识,使所构建的多义词语义网印在学习者的认知中。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输出。语义的输出是模因输入的最终目的,输出结果的好坏直接体现着二语语义习得的成效。如果学习者只是在大脑内部将输入的语义模因内化,而不进行输出编码的工作,那么无法随时对内化了的语义进行检查,尤其是在多义词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上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语义输出,以便学习者一旦出现语义负迁移现象时可以及时的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