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春梅
(四川省苍溪县东青镇禅林小学校,四川 苍溪 6 284010)
合作学习跟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同,是具有高效性、可发展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个体学习,不追求学生之间的合作共赢,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成绩,但效果并不明显。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样化,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最好的阶段,小学语文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最合适的学科。因此,更需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进行实践与研究,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这个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知识的丰富多彩,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然而在实际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往往只是走个形式,缺少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了解,根本不会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小组安排,只是随老师心情任意组合,导致小组内的学生学习情况不一致,不愿互动交流,只是听从一个人的意见,无法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沟通交流的能力不是很强,每个学生的沟通能力也存在差异,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就会导致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在一个频道,影响讨论效果,而老师也没有引起重视,合作学习就逐渐成为一种形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并且不利于课堂质量的提升。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和心智方面的还不是很健全,尚处在一个活泼好动的年纪,是非常需要老师引导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老师完全没有参与合作学习当中,让学生自由发挥,等讨论时间结束后就直接进行下一个教学内容,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讨论的内容偏离学习要求,有的学生还会利用合作学习的讨论时间进行聊天,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此外,有的学生由于家长过于溺爱,导致性格自负,以自我为中心,在合作学习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不愿和同学讨论,这也严重违背了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导致学生难以建立分享意识和合作意识。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老师不会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总是会优先对待,对于学习差的学生通常不会提问,导致在讨论小组中,成绩稍差的学生都不愿意融入讨论当中,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有的老师只要求好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而学习差的学生则变为了听众,让部分学生在课堂中没有任何参与感,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在合作学习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是想要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于课堂合作学习的内容要进行提前准备,有针对性的开展。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明白讨论内容的意义,同时也能提升学生之间协作意识。因此,合作学习的讨论目标一定要明确,通过对目标内容的思考,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明确的目标建立,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合作学习停留于形式化,从而能有效提升课堂质量。
合作学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仅能加强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在合作学习中的互相讨论过程,也能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老师需要转变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助,在学生观点错误或者讨论内容偏离主题时,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以保证讨论过程的顺利开展。同时,老师也需要融入合作学习当中,可以每个组都去了解一下情况,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确保学生的讨论内容没有偏题中心思想。另外,想要将合作学习有效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还应到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思想,加强自己的业务素质,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和价值。
随着素质教学的改革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都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更应该积极创新,改进教学手段。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的观念,并纠正错误的观念。由于独身子女的学生较多,很多学生都比较自我,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懵懂时期,各种意识的形成还没有完善,更需要老师加以引导,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和分享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时,想达到合作学习的效率最大化,不仅需要加强学生的合作观念,提升分享意识,更是要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理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