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因材施教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08 03:00:43黄天蓉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黄天蓉

(重庆市綦江区三角中学,重庆 401428)

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各领域事业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工作人员拥有非常广泛的技能[1]。教育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学的主要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教育实施的效果。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充分发挥美术的功能作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绘画基础能力和水平合理制定出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观察能力,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形成,从而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一、因材施教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实施,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基本教学原则,提倡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由此可见,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融入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非常重要,是美术教学中的必要条件。因材施教具有普遍性、层次性、阶段性等特点,能够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现针对性教学,推动学生健康发展。此外,因材施教在教学领域中使用广泛,包含了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思想,充分体现在教育中的实施性、针对性,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将教与学有机融合,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绘画能力。

二、因材施教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策略

(一)切合学生实际生活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全面贯彻实施,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生活化的素材为创作背景,以贴近生活的绘画素材作为美术教学课堂活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以及个性表达。因此,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户外取景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来到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如:田园美景、小桥流水、纯朴的农民等作为美术创作的素材。同时,教师在学校开展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引导学生对都市繁华、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人群作为绘画的素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充分发挥其个性大胆创作美术作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美术素材,组织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动手实践创造美术作品。例如:在学习《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工具,通过教师展示民间剪纸艺术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灵感,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进行剪纸。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充分了解民间美术图形的寓意,其制作工艺韵味十足,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气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二)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初步深入学习美术课程的时期,对美术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教师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革新给初中美术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方式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等特点,通过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课件的展示,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消除部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畏惧心理,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展示美术素材,让学生大胆进行创作。例如:在学习《标志设计》本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标志设计教学方案,将美术理论知识化为形象展示,通过教师将枯燥的美术理论知识转化为图形,突出美术课程的视觉特点,进而让学生在图形的视觉体验中深刻理解标志设计的意义,从而突出教学重难点。同时,标志是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在课堂中结合生活中的标志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且将标志生活化非常符合学生的审美观念,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学生对标志的设计思维能力。

(三)深入挖掘学生的个性特征

由于每个学生思维方向不同与绘画水平高低的差异性,导致教学效果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状,为了保障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全面实施,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绘画水平等综合能力进行分组教学。喜欢国画的学生可以组织学生临摹吴昌硕的《寻梅》、齐白石的《红梅》、郑夑的《竹石图》或者石涛的《梅竹》等梅花与竹子的名著,可以通过小组谈论搜集大量资料展示小组的最后成果,能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绘画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为主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创新作品,深入挖掘学生的个性特征,满足学生对美术课堂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有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完善健全的美育观,优化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