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如何构建

2020-12-08 03:00:43瓦西金星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瓦西金星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巴古乡小学校,四川 美姑 616450)

引言

小学数学能够培养学生逻辑运算、思维创新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教学,保证教学难度在大多数学生能力之内。教师还要跳出以往惯性思维,对学生实施素质教学,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着重提高课堂效率,掌握普遍规律,根据具体问题情境对学生展开有效教学。

一、目前我国国内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教师教学理念不同

数学作为一门主要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语数英中以计算运用能力为主要特征的学科,每个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不能达成一致,有的数学教师认为,应当及时督促学生,人都有偷懒心理,学生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当承担起督促学生学习的责任;而有的数学教师则认为,在学校班级里,学生能感受这种数学学习的氛围,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课程学习,不需要老师过多插手,否则容易适得其反,给学生造成过度压力与紧张感。基于教学观念的不同,各数学老师的授课方式不同,对学生的关注度和关注重点也不同,间接造成了学生数学水平存在分化的现象。

(二)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

数学公式的运用使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区别于其他一般仅需多读、多写、牢记的学科,小学数学对于数学知识,要求前后串联、学以致用。部分学生对于数学是非常喜欢的,因为能从中感受到极大的兴趣,能够最有效地锻炼人的思维。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每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或者掌握一项数学公式与技巧,都令其充满成就感。但是,不难看到,大部分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还是存在“畏难心理”的,撇开智力方面不说,学生的懒勤程度,也决定了其愿意、能够为小学数学的学习付出多少努力。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课堂讲解不能只顾小部分学生,而应兼顾大部分学生,尽量讲得通俗易懂、化繁为简,多照顾数学困难户,同时也应满足数学尖子生对于更复杂数学学习内容的需求。

二、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一)具体情境要迎合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

“教学贴近生活”与“思维风格多元”作为小学数学主要教学特征,它要求教师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想方设法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立数学与生活联系的纽带,以科学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根据问题情境合理安排好课程任务,保证课堂顺利、健康开展,依据新课改要求实施教学,按照素质教育标准开展课堂评定。课下,数学教师之间也要彼此积极沟通,有效的课堂教学经验互相公开,共同促进本校数学教学总体水平提高。

(二)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

小学阶段的学生,囿于年龄、经验的限制,知识面和眼界都比较狭隘,更易于接受的是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和物品。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进行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可以训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关于“菱形的入门”这堂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单独向一名学生展示一幅矛尖的图片,然后让其在讲台上讲述所看到的图片上的物体,说明物体特征,其他同学只能通过看过图片的同学的叙述,猜想图片上展示的具体物品。全班同学的好奇心被点燃,课堂气氛活跃,大家兴致勃勃地热切讨论着,最终得出矛尖的结论。教师正是利用这种教学方式,设置情境,从而有效提升了课堂效率,效果明显。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情境教学

在多媒体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能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前备好课,做好课件,尽可能地充实课件内容,多做相关数学知识的延伸,丰富学生的眼界,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运算思维的锻炼,创设授课内容相关的数学课程情景,带领学生融入情景中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图形拼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解答,直观形象的动画视频使小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有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构建有效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尽力建立数学与应用关联的桥梁,以积极的态度、充沛的热情展开情境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情景学习的乐趣,自发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真正在数学情境中做到学以致用,提升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