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倩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长胜中心小学,江西 赣州 342800)
语文在每个教学阶段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教学学科,对学生的知识以及个人素养的提升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正是由于语文教学重要性所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尤其是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方面,而不能够将目光仅仅放在知识的灌输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
培养、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就是通过悬念激发的方式,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过于的主动,而导致学生自身的优势、思维都不能够有效地得到发挥、分享,尤其是在阅读的学习中,教师注重对阅读知识的教学,而学生则是出于被动的知识吸收状态,没有自主思考、阅读的时间,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相对较低,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程度也会逐渐地加大,最终会压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1】因此,利用悬念激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例如,在小学语文《司马光》课文知识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自我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能够有一个简单的了解,然后就能够向学生进行悬念式的提问:“在这个故事中,司马光是通过什么样的一个方法去救水缸里的人呢?相比于当时其他的小朋友,司马光有什么不同的呢?”这个提问能够作为学生二次阅读的一个重要铺垫,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更是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发散的思维去想这个答案,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相对于教师的讲解,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更能够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仅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更要能够让学生学会去提出问题,并且是提出有价值的一些问题。【2】那么教师在课文教学之前,就能够让学生提前进行阅读,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来提出至少三个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解答。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文时,教师让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并自己提出问题,那么有的学生就会提出这样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重新长出来,其他动物的就不可以呢?”针对这种难度更高的提问,首先可以让其他的学生进行思考与回答,并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最后由教师来讲解,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不仅如此,在课外,教师能够为学生筛选出一些与学生相符合的课外阅读材料,将其放到课堂中与课文内容一起进行教学,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补充到丰富的课外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思维广度以及对其他事物的见识。
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在学习上会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向、思考习惯与方式等等,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也应该采取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来对小学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思考,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实践动手的教学方式以及情境创设等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能够适应这种学习的氛围与学习的方式,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画杨桃》课文中,教师就能够首先让学生来根据自己的理解展示自己心中的杨桃,通过这种动手操作的方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自己的思考与理解,会按照自己的思考来进行组合。不仅如此,教师还能够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结合一些图片、视频等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可思考性的学习素材,来开拓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为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提供有力的条件,而不仅仅是被课文知识内容所限制。
总而言之,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地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树立创新的教学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创造思考的机会。并且也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思考与表达分享的时间。以此来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奠定坚实的语文学习基础以及提供广泛的创新能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