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庆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九中学,贵州 遵义 564600)
作为中学教学体系中基础性的学科,语文关系到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和成长,教学实践中需要将阅读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这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阅读教学模块教师一直忽视教材外的文章拓展阅读,反而对教材范围内的每一篇教学任务中的文章进行反复诵读。这使得广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减少,阅读效率也逐步降低。然而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些问题。群文阅读是指教师围绕着特定的议题,选择出相应的文本,鼓励学生们运用合作探究等方式,展开合理的阅读活动,以此起到开阔学生视野,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对比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来说,群文阅读可以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对于阅读量和学习方式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群文阅读不再拘泥于对于教材内一个文本的反复精读,而是更加注重新课标中强调的粗读、略读等等,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围绕传授的知识内容进行多篇文章的阅读,这样可以改善语文学习氛围,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呢?下文对此进行了探索:
阅读文本的选择是群文阅读法教学实践成功的关键,教师需要根据每篇文本的特点找出其中的关联,并围绕提前确定的主题进行教学指导,关联点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和初中生的理解力进行选择。最终选择出来的文本应该相互关联,同时又与教学相关。例如,在教学《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时,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史铁生自己的人生经历,随着作者对于地坛的回忆与思考,他不再消沉于肉体的残疾,渐渐地坚强起来,勇敢地面对生活中以前不敢正视的困难。热爱生活,相信未来是这篇文章的主旨。于是我设立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从经历过生活困难的人的具体情况中了解如何坚韧不拔地生活下去。我按照这个目标选择了相似度高的群体文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此文本主要讲述了作者海伦凯勒失明后的生活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期许与向往,残疾并没有使作者对生活失去希望,真可谓是身残志坚。向往美好的未来,不畏眼前的困难是此文本的主旨,因为它们相互间有一定的联系,所以群文阅读法既能使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文本想要传递的思想,同时又能完成教学目标。
群文阅读是一种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拓展。但是有的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意识,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读物,从而使课外阅读无法有效开展,限制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在进行群文阅读的时候,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文章风格和作者,为学生打开了文学世界的窗口,能够引导学生在文学世界中进行自由探索。例如,在群文阅读中,可以围绕“自然”这个主题,为学生整理《紫藤萝瀑布》《丁香结》《珍珠鸟》等文章,学生在其中接触到了宗璞的散文,非常喜欢她的写作风格,因此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她写的文章,对《宗璞散文小说选》进行了品读,感受到了宗璞散文中的细腻、柔美,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从宗璞的散文阅读出发,学生又接触了很多与作者风格类似的作者、作品,使学生的文学视野更加广阔,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学世界中去进行探索和发现。通过群文阅读的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能够深入到其中,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使学生的视野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达到开阔学生视野的作用。
群文阅读的文本是需要与多篇文本相联系的,所以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所涉及的文本量十分大,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教材内一篇文本的精读量,所以,在教学中,需要语文教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反复的归纳与总结,从而更好地设计合理教学步骤,进一步扩大群文教学法的作用。例如,阅读《二泉映月》,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以下这几点的教学目标:1.从文本内容上来看,阅读这本书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书中主人公所经历的种种困难以及他们自身不屈不挠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可以更好去理解文本内容。2.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使学生逐步理解生命的意义,肯定文本中的主人公,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教学目标的归纳总结会使群文阅读教学法更加细致,更有规划,这样更有利于语文阅读的教学。因为教师提前设计并且研究过文本,又设立了明确的目标,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不会过于困难,由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快地抓住重点,从而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的实践应用,有助于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文章的关联性作用,可以使学生更快的融入到阅读意境中,实现高效的阅读,短时间内可以完成大量的文章阅读,在这种阅读模式下,学生的语文知识储量会迅速提升,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能发现其中的趣味性元素,对阅读产生兴趣,逐渐的掌握正确的阅读学习方法,实现自主阅读。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现阶段一种非常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