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中学生物实验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

2020-12-08 03:00:43黄超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黄超

(德阳市第七中学校,四川 德阳 618000)

当前的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技术大爆炸的时代,因此中学教育形式也必须进行不断变革,只有跟得上社会发展形势才能让学生具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信息化技术可以为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提供更先进的教学辅助,并实现优质化的同步教学、同步学习,也为学生和生物教师提供了互动沟通平台。本文针对当前中学生生物实验学习特点进行分析,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

一、采用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式拓展学生思维

未来的中学教育形势必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需要生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并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更多的探讨与分析当前学生所需要的教学方式,而不是以生物教师为主体。建议采用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拓展生物思维,将抽象性的知识点与当前的互联网技术以及数字化教学手段相结合,避免理论性的说教,而是注重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完全融入到课堂氛围当中,而生物教师仅仅作为教育的引导者,为学生拟定方向,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团队协作的模式下,自主探索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注重采用问题式的引导,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有悬念,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好胜心。作为中学生物教师,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提升生物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适应当前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

二、借助微课培养学生生物自主实验学习能力

生物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当前的中学生物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全面素养提升,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应借助微课帮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以此拓充知识维度,帮助学生快速积累知识储备。生物教师应该在微课课件制作过程中,融入一些深入性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完成本节实验课程内容之余,还要养成探索问题的习惯,借助微课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要对已学会知识是进行延展,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微课还可以将本节内容的新知识点与以往的旧知识点进行融合,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促进知识的交融运用,以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和温故,从而进一步提高生物实验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

三、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实验学习积极性

传统生物实验教学形式中,中学生物教师往往为学生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案,传统教学方式、形式,过于单一且机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们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因此学习效果并不如意。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以更加灵活性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展示学习内容,包括动画、图像、图片以及画外音等,使得教学形式丰富有趣,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收集和整理不同的先进教学资源,而不仅仅依靠教材内容进行教导,因此说更大程度上尊重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体制,可以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立体化的展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学习动机,不仅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能让学生将抽象化的图像进行内容拓展,以丰富学生的生物实验知识维度,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积极性。

四、借助信息技术提升生物实验教学效率

纵观当前中学生物教育体系,生物实验教学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而这正是当前学生所欠缺的能力,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果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打好基础,那么将直接影响未来的学习效率。中学生物教师都要面对很多学生,生物教师只能采取大致平均的能力估算为学生进行内容讲解,因此无法照顾到所有孩学生的理解程度,这种现象也直接导致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无法真正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能无法跟得上平均进度。信息化教学平台打破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重复听课,而且可以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单独提炼和讲解,并通过多种教学形式进行讲解,让学生有了更多获取知识的路径。同时信息化教学设备也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创建良好平台,学生们可以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更多活化,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拓展学生的生物思维,针对固有的定义产生自己独特的想法,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平台符合当前中学生物实验教育的发展趋势,改变了传统学习方法,并在中学生物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之间架构起了高效的沟通桥梁,实现了资源共享,针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设立不同的学习方案,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路径,而且为生物翻转课堂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综合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