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

2020-12-08 03:00:43余涛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余涛

(重庆市潼南区柏梓镇小学校,重庆 潼南 402676)

目前,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工作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必然趋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进行辅助,可以把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简化,让学生可以更加具体的看待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问题中,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数学的抽象概念与晦涩的知识点让小學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所以在课堂上就会显得手足无措,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而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可以将很复杂的概念或者图形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们在直观感受下学习新知识点。例如,图形几何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几何图形知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有最基础的平面图形的长与宽的学习,对三维图形的长、宽、高、各种平面或立体图形的面积、体积和表面积的理解。此外,还有各种形状,如三角形、矩形和正方形、菱形、梯形、多边形、圆形、圆柱体等等的图形知识。在这些图形几何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们有立体思维想象能力,如果仅凭教师以一种“灌输式”的口头教授而言,学生很难做到对于知识点的精确掌握,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板书也不能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构成,所以更加深了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的学习难度。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课堂的氛围也会因此得到提升,学生在这种欢乐的氛围中更容易吸收新的知识,学到新的内容。

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学的应用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有限,老师会通过习题训练或者延长课时等方式来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但是对于一些聪明的小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徒增他们的烦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老师会将信息技术科学的应用其中,并适当的将课外知识如课堂内容相结合。比如小学数学老师在讲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本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的时候,就可以将一些世界著名的轴对称建筑物融入其中,既能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又能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当前的教学中,老师要对讲解的内容不断的进行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各种数学知识的本质。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的难点,这些难点的存在,阻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知,同时也是老师教学中的难点。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对教学进行辅助,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圆柱表面积的时候,由于小学生年龄的关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非常有限,对老师描述的援助展开形状不能在脑海中有效的构建,阻碍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这样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对小学数学教学继续努力辅助,使用信息技术的成像功能,把圆柱在大屏幕上进行缓慢的展开,让学生看到这个展开的過程,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了解的更加清晰,有效的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同时,对于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帮助,它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四、开展微课教学、帮助学生课后知识巩固

小学生在面对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知识时,通过课堂学习基本很难实现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微课教学资源的制作,则可以将抽象且复杂的数学知识点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通过微课形象化的展现具有难度的数学知识,加之课堂教学一些环节的融入,进而发送给学生,能够为学生课后知识复习巩固提供良好帮助[。课后学生通过对教师分享的微课视频,基于对微课中教学内容的反复观看,能够帮助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对微课视频的利用,实现课后知识复习巩固的有效性,不断强化学生知识认知理解以及记忆的同时,逐步提升学生学习水平。例如: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识内容时,多边形面积对于小学生而言是较为复杂的,在学生有效学习和理解方面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在课中虽然能够对其进行初步了解,但在课后不仅不能保持深刻的记忆,同时也会发现很难进行清晰的理解。对此,教师就可以运用微课制作的形式,将平行四边形面积各个知识点内容融合在微课中,同时还应该将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中也融入其中,发给学生用于课后学习,确保学生在课后时间里有效运用微课对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深化学生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可以加速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让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加的具有逻辑性。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使用能力,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