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出现虚假探究的原因研究

2020-12-08 03:00:43胡海江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胡海江

(浙江省诸暨市大唐街道大唐初级中学,浙江 诸暨 311801)

一、科学教学中出现虚假探究的原因

(一)过于追求探究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效果

在科学教学的课堂中,常常会出现教师过于关注课堂的设计形式,而没有考虑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导致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活动的设计不够合理。

(二)探究要素和探究内容繁杂,学生探究时间较少

部分教师在进行探究教学的准备时,考虑到了多方面的要素,并且为学生的探究内容进行了充足的准备。但是由于准备的探究要素过于繁琐,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能有效的完成任务,最终影响到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在探究内容的选择上虽然十分合理,但是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动手所需要的时间。所准备的内容并不能使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探究学习。最终导致学生因为时间不足而探究失败[1]。

(三)对学生的探究学习缺乏及时的指导

在初中科学的教学课堂中,一些课时教材已经准备了较为详细的实验操作过程,因此,有一部分教师会直接采用教材中的实验操作过程,并且认为教材中给出的过程已经足够详细,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活动就完全放手,并没有给到学生足够的引导和规划,并且对于学生在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答疑解惑,导致学生不能将实验与最终结论想联系,致使学生不能在探究过程中真正的体会到科学的乐趣,不利于学生发展对于科学的兴趣爱好。

(四)探究内容的设置不够妥当

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是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爱好,增强对于科学探究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探究内容的选择上不能够超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之外[2]。

二、科学教学中出现虚假探究的对策

(一)明确探究式教学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着并不意味着探究式教学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方式依旧有自己存在的必要。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探究式教学以及教学条件是否允许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因此,教师是否要进行探究式教学,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决定。

(二)探究要素不需要面面俱到,保证学生具有充足的探究时间

充足的时间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保证。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那探究教学势必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式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预留的时间是否能够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部分教师在进行探究教学的准备时间,考虑到了多方面的要素,并且为学生的探究内容进行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动手所需要的时间。所准备的内容并不能使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探究学习。因此,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在探究中进行思考所花费的时间,既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又不能浪费时间[3]。

(三)精讲点拨,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引领者,起主导作用,因此,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教学中,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加强对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引导。例如:

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学习问题,并且引导学生明确本次探究的主要目标。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巡视,并不能放任不管,对于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指导,同事也需要教师维护好课堂的氛围和课堂纪律。除此之外,在学生经过探究获得较多的信息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信息之间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探究中得出结论。

(四)探究式教学既要重视过程也要重视结果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过程、重视教学体验和学生经理。但是这并不代表新课标的要求只重视过程而忽略结果。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掌握好对于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掌控,也要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探究式的课堂真正的获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因此,在新课标指导的背景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虚假探究的现象不能忽视[4]。

总结:总而言之,虽然目前我国科学教学的课堂上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不免存在虚假探究的现象、探究式教学如果利用得当能够有效的启发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但是如果运用的不够妥当,仅仅停留在形式的层面上,也会为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该避免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虚假探究,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真正的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