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松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陇西乡中心校,四川 雅安 625000)
行动导向教学法即在教学中渗透行动教学,为学生们安排具体的课程任务,让学生在运动中掌握所学知识,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有效提升身体素质。因此各大学校纷纷重视起体育课程,并进行体育改革,旨在学习之余,利用其他时间调动起学生们的运动积极性,而在体育田径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效率。
“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内容,以参与为中介,以发展为目标”是新时代教学的最主要理念。交流、互动、参与、理解是现代教育场,不可或缺的四个重要因素。综合现阶段我国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学方式,以及课程内容太过单一,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期望,从而导致有部分学生兴趣不高、不积极参与、甚至是逃避等情况,部分学校还存在体育活动场地不够、器材不足,组织管理得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原因使得体育教学效率低下,尤其是田径教学,通过以往的体育测试看,大多数学生的田径成绩,基本处于中下游的水平甚至不达标,这严重体现现代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
而运动导向教学方式,是指让学生们有参与感的在运动中进行体育学习,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教学内容,不仅锻炼身体素质,还能够保持学习体育的兴趣,并且习得真正的体育精神。能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情感、培养价值观。学生日常体育训练养成,终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与参与式体育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体育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思维、对日常体育锻炼的正确态度。
取消以往的单一内容教学流程,在平常的体育课程中根据所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田径教学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时间持续性久且枯燥,对于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的小学生来讲,时间久难免会感到厌烦,让学生坚持也就成为一件不容易的事。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将各类体育项目与体育标准相结合,为学生们定制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体育学习方式。
对于小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兴趣总是第一位的,只有拥有兴趣,学生们的注意力才会被吸引,才会主动的投入到老师的课程当中,知识的学习当中。因此兴趣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们来说是在第一位的,让学生们主动的投入到田径体育活动中,就要注意田径活动的创新性。教师可以以时间为单位,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一种活动方式,结合一些娱乐性、趣味性的游戏,只要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即可。
小学体育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进行语言教育,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用激昂慷慨的讲述,来引导学生参与到田径课程中,利用语言对学生形成刺激,完成教学理念的初次传递。老师们必须要让学生们清楚体育课的意义何在,是为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提高身体素质。学校可以以班会或者讲座的形式来往学生们普及我国现阶段青年的整体身体状况,以及普及体育活动的益处,如果没有这日常的体育活动,学生们的身体会呈现怎样的下降趋势,让学生们从内心深处认识、理解、赞同等,主动参与体育田径训练学习。
运动导向的体育教学,不仅需要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更需要老师们的积极态度、积极推动,如果一个班级的老师本身就不提倡运动导向的体育教学方式,那么校方即便做再多的工作,教学内容再丰富多彩也行不通。因为学生们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已经从内心深处体育课程。因此教师运动导向的体育教学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极为重要,小学体育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实践与活动为主开展的,体育设施的缺乏对小学体育课堂的顺利进行产生极大的阻碍。部分地区的学校相关设施做的不到位,有的设施还缺少常年的维修,如若再使用不当,损坏会更严重,因此建议各学校在相关体育设施的完善方面还有待加强。
体育课不仅仅是要缓解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要培养学生们的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形成坚韧的品格,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不轻易说放弃。而在田径训练中需要学生们身体与意志,都坚持训练项目有很多,比如:最基础的跑圈,相信绝大多数的学生们都不会乐意每天跑圈,但是跑圈的确能够锻炼学生的体育精神,在学生跑到最累的时候,感觉身体已经达到极限的时候,学生就只能依靠精神支撑自己,有效锻炼学生的体育田径意志力。
随着时代进步,各个方面都在进步,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运动导向的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田径教学质量与效率,从而锻炼学生们的综合身体素质。只有当学生们有体育兴趣学习,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当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都卷入教学,从而实现自助的学习状态时,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佳。运动导向教学法也是现代体育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希望能够切实有效的为体育田径教学的推,广奠定好发展的基础,推动整个中国体育教育的全面改革,为之贡献出自己真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