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效教学测略探讨

2020-12-08 03:00:43罗永洪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罗永洪

(云阳县彭咏梧小学,重庆 404511)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要求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这与生本课堂的建立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做到完全摒弃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缺陷,有效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充分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主观能动性。此外,生本课堂的有效开展,能够有效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弥补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改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现象,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生本课堂的概念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教学中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都是在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下提出的。同时,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参与深度和广度,都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1]因此,教师要勇于从课堂主体的地位上走下来,引导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激励善待学生,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在课堂中能进行自由自在的放飞。

二、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准备充足的课前工作,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

在生本课堂教学理念的有效指引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让学生们深入到教学情境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些就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工作时要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每一节课要完成怎样的教学任务,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都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其次,学生也要高质量的完成课前预习工作,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在师生双方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发挥每一个教学情境的作用和价值[2]。例如,在教学西师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们呈现一些圆形花坛、球等生活化的照片,让学生们认真观察这些照片中物体的形状,总结这些物体的特点,进而引出今天所要讲解的圆的概念,即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生本课堂所体现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众所周知,传统满堂灌的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所以在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师要重点突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们通过自主观察寻找相关的数学学习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学习。例如,在教学西师版六年级上册“图形与变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学生们熟悉的图形,给学生们具体展示图形变换的过程,让学生们进行观察并总结特点。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们勇于尝试,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总结学习数学知识,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教材中的理论。例如,在教学西师版六年级上册“图形与变换”这一课时,学生们在上述中观察了教师的展示过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其自己进行动手操作,亲自感受图形的变换包括图形的平移和图形的旋转,感受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以及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当学生们进行动手操作学习时,教师需要走下讲台观察学生们的操作动态,学生们之间的操作必定有所差异,但是教师在发现后不要急于否定学生,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而是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操作学习。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生本课堂的有效实现,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了解了每位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倘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充分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人特点,那么教师的教学效果就无法得到保障,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发展还不够成熟,所以教师要想在课堂中完全实现因材施教存在着困难,但是如果教师要是能在教学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那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在课堂中实现以生为本,才能最大化的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了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将一些难度程度较低的问题留给较为内向、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来回答,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这类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还能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感,实现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同时,完成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任务,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